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教学设计.docx / 文档详情
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教学设计.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2.5万字
约45页
0
4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教学设计.docx

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教学设计

第一篇: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教学设计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一些区域存在着“方言”和地方节日,理解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初步了解一些地方节日和当地的环境、资源的密切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我国一些区域的“方言”和地方节日,使学生初步认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感受我国文化的区域性;知道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人民带来的富裕。教学重点知道一些区域存在着“方言”和地方节日,理解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教学准备1.师生收集有关我国地域性节日的图片和资料。2.侯宝林的相声“戏曲与方言”。3..搜集有关“方言”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上新课之前老师想和你们说两句话,但这两句话与众不同,你一定要认真听哟,看自己是否明白它的意思。教师用方言讲话,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用方言表演“老师(si),我腿(tei)疼。”“你的鞋(xiai)子呢?”“我投(tei)出去了。”教师导入新课:前几课,我们了解了祖国各地不同的衣食住行,今天我们来了解祖国各地不同的语言文化和节日文化。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二、新授课(一)谈方言1.课前,老师让大家查找了有关方言的资料,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方言?(大屏幕出示方言的定义,并指名读)2.谁能说一说本地有哪些特色方言?(学生交流,教师总结)3.师讲述一些外地方言引起的笑话。4.然后出示书本上的案例:我们班有同学嘲笑新转来的郭化,嫌他说话有口音,太难听。他们这种行为对吗?为什么?你认为该怎么做?师生互动、讨论、小结。明确:中国各地方言具有丰富性和独特性,不能歧视地方方言,对同学的乡音不能嘲笑,要真诚交流、帮助,同时要知道国家大力提倡推广普通话,我们要养成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二)欣赏相声《戏曲与方言》1.通过刚才一系列围绕方言的活动,大家对方言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2.学生汇报。3.组织学生讨论“方言”的利与弊。(利:体现家乡人的亲情,海外游子倍感乡音的亲切。弊:不同区域人们之间交流困难。)4.教师小结:乡音,体现了家乡人的亲情,但不同区域人们之间交流困难。5.那么推广普通话有什么意义?(学生讨论后回答)6.教师小结: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3-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三、地域性节日1.学完了普通话,我们现在就可以到全国各地走一走,看看有什么特色节日?课前,老师留了作业,让同学们搜集一下有关我国不同区域特色性的节日,不知同学们搜集的怎样,现在把小组资料汇总分类一下。2.小组讨论,汇总资料。3.(大屏幕出示地方性特色节日的情景图片:龙舟节、风筝节、冰灯节等)提问:知道这是哪里吗?4.根据大屏幕图片与查找的资料对号入座,并介绍该节日。(师随机给予表扬、肯定和补充。)5.把这些节日放在一个统一的地方,那肯定玩儿得很痛快呀!这样做,行不行呢?这些节日能不能成为全国性的统一节日呢?(不能,地域性节日和当地环境、资源有密切关系。)6.学生讨论回答。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呀?(生谈收获)板书设计: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不同地域的方言:利:体现家乡人的亲情,海外游子倍感乡音的亲切。弊:不同区域人们之间交流困难。推广普通话的意义: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地域性节日:龙舟节、风筝节、冰灯节、开斋节、三月三对歌节第二篇:语言与文化【内容摘要】:数字,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发现与工具,数字符合使人类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变为可能,并通过它们记载对世界的认识及人类的发展史,从数字文化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折射出了各个时期的历史特点及人们的心里层面。本论文主要从数字的含义,数字的谐音,数字的成俗语几个方面对数字文化进行了浅析。【关键词】:数字数字文化社会文化谐音成俗语数字是文字语言中的一个奇葩,它有着独特的文化蕴含和功能,它用自己的方式记载着人类思维的变化及对世界对认识,同时它也是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数字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数字包围着,如: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护照号、车牌号、生日、结婚纪念日、准考证号、门牌号、学生证号、各种银行卡号、各种节日日期等等,它们不仅仅只是一个数字,而且还是某些个体的标识,它记载着一件事情或一段故事,反映着各时期的社会文化,丰富着我们的文化生活。一、从数字文化中透视中西文化——数字的内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教学设计

文档大小:4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