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说木叶导学案.docx / 文档详情
说木叶导学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2万字
约37页
0
3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说木叶导学案.docx

说木叶导学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说木叶导学案

第一篇:说木叶导学案《说木叶》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预习导学】一、背景知识“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二、文学常识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静希。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福建闽侯人。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编文学刊物。1933年初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以后又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1937年到厦门大学任教十年,1947年为燕京大学教授,1952年至今为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清华三才子”,是著名的唐诗楚辞研究专家。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颇多精辟的创见。著有《唐诗综论》《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和《中国文学简史》等多部著作。获国家教委教材一等奖。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他数十年如一日,谆谆教导后学,桃李满天下。2006年10月4日林庚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97岁。三、字音字形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恽()灼灼()寒砧()窸窣()筌()冉冉()翩翩()征戍()2.辨析下列字形并组词。袅琅盅枭蛊朗燥迢褐噪诏竭躁苕羯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袅袅(niǎo)漂泊(bó)不落于言筌(quán)B.皎皎(jiǎo)橘颂(jú)心有余悸(jì)C.窸窣(sū)桅杆(wéi)蛊惑人心(ɡǔ)D.寒砧(diàn)迢远(tiáo)接踵而至(zhǒnɡ)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绵密灼热歧路箫瑟B.聒噪纱锭漂零沼泽C.传诵涔涔饱满关键D.钟爱潜藏捣衣干躁5.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随着北半球地区暑热______、秋凉渐近,甲型H1N1流感正进入了新的蔓延期。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呼吁高度警惕甲型流感的“第二波”蔓延。(2)他根据新疆区域特点,推行乔、灌、草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有效______了沙漠化的推进,稳定和扩大了绿洲,使局部地方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局面。(3)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复杂的地质条件,她率领科技人员克服了病痛的折磨,在______的工作环境中,为油气田的开发作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贡献。A.消逝遏止艰苦B.消失遏止坚苦C.消失遏制艰苦D.消逝遏制坚苦答案:1.yùnzhuózhēnxīsūquán{rǎnpiānshù2.袅袅/枭雄疏朗/琳琅蛊惑/酒盅干燥/噪音/急躁迢迢/下诏/红苕褐色/竭尽/羯羊3.D解析:“砧”应读“zhēn”。4.C解析:A项,“箫”应为“萧”;B项,“漂”应为“飘”;D项,“躁”应为“燥”。5.A解析:消逝:用于抽象事物消失至无,如声音、时间等;消失:逐渐减少以至看不见,一般用来指具体事物。遏止:用力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且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遏制:是压抑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艰苦:艰难困苦,常用来描述条件较差的客观情况;坚苦:坚忍刻苦,常用来形容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四、整体感知1.“木”在形象上有几个艺术特征?答案提示:“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首先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种落叶的因素。它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模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除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其次它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于是“木叶”显得更加空阔。“木叶”中的“叶”带有绵密的意思,“落木”则连“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2、前三段“引子”中说,古代诗人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第7段说,“木”与“树”在艺术形象上一字千里;而4、5、6这三段是解说原因的。那
查看更多
努力****亚捷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说木叶导学案

文档大小:3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