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瓢诗话》偶得(精选5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5.6千字
约11页
0
1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读《一瓢诗话》偶得(精选5篇).docx

读《一瓢诗话》偶得(精选5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一瓢诗话》偶得(精选5篇)

第一篇:读《一瓢诗话》偶得~-6-28字数:754王右军以书法立极,非文辞名世。兰亭之集,时贵名流毕至,使时手为序,必极力铺写,谀美万端,决无一语稍涉荒凉者;而右军廖廖数语,托意于仰观俯察宇宙品类之感慨,而极于死生之痛,则右军之胸襟何如也!《昭明文选》,不收此序,苏东坡以小儿强作解事斥之,虽不因此,亦属快心。此篇选自《一瓢诗话》,作者薛雪。文章针对《兰亭集序》没能被选入《昭明文选》而感慨,苏东坡也是梗梗于怀,甚至有编选者为“小儿强作解事”语斥之。今天,我们把《兰亭集序》做为中学课本,不能说不如古人吧。时贵名流毕至,使时手为序---当时所有名流都到了,假如要那些人写序,必然是:“必极力铺写,谀美万端,决无一语稍涉荒凉者。而右军廖廖数语,托意于仰观俯察宇宙品类之感慨,而极于死生之痛,则右军之胸襟何如也!”这是什么原因呢?请看下面的论述。既有胸襟,必取材于古人,原本于三百篇、楚骚,侵淫于汉、魏、六朝、唐、宋诸大家,皆能会其指归,得其神理;是时为诗,正不伤庸,奇不伤怪,丽不伤浮,博不伤僻,决无剽窃吞剥之病矣。诗文与书法一理。具得胸襟,人品必高,其一声一叹,一挥一洒,必有过人之处。薛雪,字生白,号一瓢。苏州人。医学家,兼工诗画。所著尚有《周易粹义》、《医经原旨》、《一瓢斋诗存》等。他是叶燮的学生,论诗多本师说加以阐发。但他更强调儒家传统诗教,说“温柔敦厚,缠绵悱恻,诗之正也;慷慨激昂,裁云镂月,诗之变也”。他虽反对拟古,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独创性,但却认为“三百篇以降”,“日趋日下”,要求学诗者“溯流而上”,“取材于古人”。由书法而诗文,阐述的入情入理,特别是“具得胸襟,人品必高,其一声一叹,一挥一洒,必有过人之处。”可谓至理名言。我把该篇录于此,愿与朋友门共赏齐勉。第二篇:教学偶得教学偶得1、《兰花草》与《我的母亲》一天,我正在为《我的母亲》一文备课查阅资料,偶尔看到资料中提到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校园歌曲《兰花草》。我想:《兰花草》与《我的母亲》有什么关系呢?仔细一看,呵呵,原来《兰花草》的歌词居然是根据胡适的诗集《尝试集》中的一首小诗《希望》改编的。说实话,在这之前我还真的不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适先生。于是,我在教学《我的母亲》一文时,便引用了这首歌作为音乐背景,同时告诉大家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本文的作者——胡适先生,以此让大家加深对胡适先生的印象。2、“锦上添花”与“锦上添疤”在开学第一次的写作兴趣小组活动中,我让学生以这次活动的收获为内容进行练笔。在后来的作业评阅时,我看到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句话:“文章中恰当的应用修辞和一些好词好句,能使文章锦上添花,相反,如果写作时滥用修辞和好词好句,那就没有什么作用了。”看到这句话,我觉得前半句中的“锦上添花”这个词用得很好,当即就把它给圈了出来。但是对于后半句,我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沉思片刻,我突发灵感,觉得将后一句改成“那就是‘锦上添疤’了”。这样临时仿造一个“锦上添花”的反义词,那岂不更好吗?在后来的作业评讲中,我以此为例,首先肯定了这位同学用词准确,写得不错。然后我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大家觉得老师真是太幽默,太有才了。看着大家投来敬佩的目光,我提了提嗓子,告诉大家:“灵感不是等来的,它来自于平时的练习。所谓脑子越用越灵,就是这个道理。”第三篇:读《挽歌》一文偶得杂文随笔“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人死是对这个世界作最后的告别。坐夜便是对这一生命的最后一次悼念。寒夜,凄风,苦雨,稀稀落落的人群,夜半,打礁,声声敲心,喝下一壶老酒,愿你从此大胆走,不必一唱一叹三回头。送葬,大多为寅时,这一时间段为日与夜交替之际,黑夜尚在,白昼未来,旧时说,此时鬼魅活动频繁,需由其子孙扛一引魂幡为其引路,灵魂方可安息,此时如有山山黄叶翻飞,野草纵横交错杂生,白杨萧萧,更生天涯茫茫生离死别之感。老人去世,大多在秋冬时节,此一时节阴气太盛,阳气已退,万物凋零,亦有熬冬之说,严霜九月,远郊而葬,纸钱洒向天空,一路孝歌一路经。下葬之处多是乱坟丛生,四面无人,寒鸦时常出没之所,如是死于非命或英年少逝,更叹岁月无情,情到深处,泪如雨下,悲而为歌,此为孝歌。挽歌大抵伤感且忧时伤世的,梦境与现实相运而生,梦中之境历历在目,红烛摇曳,窗边梳妆,懒起描眉,可总不能看清脸庞。亦有喃喃细语,问及生活琐事。伸手去抓之时,却只剩背影越飘越远。梦醒之后,更叹人生苦短,嗘嘘不已。中国古代文人很早就对这一人生主题有所涉猎,魏晋玄学兴盛之时,将生死等量齐观者有之,醉生梦死者有之,因此大量兴修佛寺,玄学兴起,避世而生,遁世而活。优秀的文学大家王羲之有感于此,写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高举生死有别的灵魂大旗,对消极的生死观进行批判。后世文人每论及生死悲观,与豁达各成一派,悲观者认为生亦
查看更多
Ja****20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读《一瓢诗话》偶得(精选5篇)

文档大小:1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