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东江文化概论》有感 第一篇:读《东江文化概论》有感读《东江文化概论》有感内容摘要:东江红色文化是以惠州为中心的东江区域近代革命志士和人民大众共同创造的爱国和革命文化。它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东江地域的民族精神,与全国其他地区的红色文化有着诸多共通之处。东江红色文化内涵丰富,深邃宏大,主要包括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和重教兴文的文化风尚,等等。在这些诸多内涵和特征中,爱国主义精神是其灵魂和基础,它支撑和引导着东江红色文化的整个体系。关键词:东江地区红色文化爱国坚强不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高度,对爱国主义的思想内涵及其作用,虽然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阐释,但是,对于这一思想在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反动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解放斗争中的作用,始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认为它是凝聚本国各族人民力量共同对敌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东江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始终高举着爱国主义的大旗。东江地区有着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因此也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经典的红色故事。如我们所熟知的叶挺。这是叶挺狱中写《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水生!这是叶挺将军于1941年被捕后在国民党渣滓洞集中营的牢房里写下的《囚歌》,这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正气歌,显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坚强意志。叶挺,字希夷,于1896年9月10日出生于广东惠阳一个贫农的家中。青少年时代的叶挺,面对疮痍遍地的旧中国,一心要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1918年底,他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国民革命。后来,他被派往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军事,在那里接受了马列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后,周恩来请他担任了国民革命军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这是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人们称它为“独立团”。叶挺率领的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屡建奇功,威名远扬。叶挺被誉为“北伐名将”,他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名。1937年抗战爆发,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他率领新四军与日伪军进行了4000余次战斗,击毙、击伤、俘获日伪军10万余人。毛泽东曾热情称赞道:“军长叶挺,领导抗战,卓著勋劳。”1941年1月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蒋介石一面命令新四军从皖南北撤,一面秘密调集七个师的兵力,埋伏在新四军北撤的必经之路。叶挺率领部队拼死搏斗,亲自开炮轰击敌人的重机枪阵地。部队突围时,他决定自己断后掩护,还勉励大家:“我们抗日,到哪里都有群众。留得火种在,不怕不燎原!”最后,项英等以党组织的名义,决定由叶挺代表新四军与国民党军队谈判。叶挺奉命前往,不幸被俘。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敌人把他关押在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山洞里,但是,他毫不屈服。一天,敌人要提审他,他怒斥敌人:“你们有什么资格审问我?我军奉命北移没有过错。如果要审判罪犯.你们的蒋委员长应首先受审!”敌人见硬的不行,就用软的,把他转押到重庆,准备了一座漂亮的小楼,房间里摆放了许多华丽的家具,一些国民党要员,以老同学、老同事的身份登门劝降。他不剃头发、不刮胡须,对敌人说:“把这一套收起来吧!现在是国家危急存亡之秋,我叶挺主张抗战,别无他求。”弄得敌人束手无策。狱中,他看清了敌人软硬兼施的嘴脸,对威胁利诱全然不理,于渣滓洞集中营二号牢房壁上,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大书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囚歌》,以表心志。抗战胜利后,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斗争,蒋介石被迫释放了叶挺。1946年3月4日,叶挺回到了重庆中共代表团所在地。叶挺在代表团同志们的热烈掌声中走下车,只见他留着长长的头发,身上仍穿着那件已经破烂的新四军灰军装。他结束了五年的囚禁生活时,国民党当局要给他换衣服,他大义凛然地说:“我来的时候穿的是新四军发的军装,我要穿回去!”这身破旧的军装表达了他矢志不渝的信念和坚不可摧的意志。正当叶挺准备接受党的任务,为党和人民做更大贡献的时候,不幸于同年的4月8日在从重庆飞往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而牺牲。噩耗传来,举国震惊。毛泽东为他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而除了我们所熟悉的叶挺,还有许多其他的爱国人士,如革命烈士的守墓人——曾坤延。1980年,曾坤延在惠州市盐务局局长的位置退休后,他并没有安享晚年,也没有为子女谋福利,而是惦记着曾经与他战斗过的已经牺牲了的战友们。他组织昔日并肩战斗尚健在的老战友,将过去牺牲的战友的一一遗骸收集,建起了一个墓园,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捐躯的英灵们安眠九泉。曾坤延,家

邻家****曼玉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