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第12课《诗经两首之关雎》导学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3.1千字
约8页
0
1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七年级第12课《诗经两首之关雎》导学案.docx

语文七年级第12课《诗经两首之关雎》导学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七年级第12课《诗经两首之关雎》导学案

《诗经两首--关雎》二、预学导学(一)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的读音。雎鸠()()窈窕()()逑()荇()菜寤寐()()琴瑟()友之参差()()左右芼()之2.解释下列词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左右流之:琴瑟友之:3.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歌总集,收录了到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篇,当时统称为“诗”,又称之为“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儒家尊为经典,才定名为“诗经”。《诗经》按体制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是各诸侯国土风民谣,大多是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最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雅”分为大雅、小雅。“颂”分周颂、商颂、鲁颂,是西周、鲁、宋统治者祭祀祖先用的乐歌。《诗经》运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就是直接铺叙,把要说的话直接说出来;“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修辞上的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词也”,就是借助于其他事物引出所要表达的内容。“风”“雅”“颂”“敷”“比”“兴”被称为“诗六义”。《诗经》在结构上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2.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了解诗歌的含义疑问摘要:二、课堂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结合书下注释,了解诗歌的意思。(四)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课文(五)再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概括每一章的大意: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2.解读情感线索:诗中找一个最恰当的字来概括每节的大意。河边之。家中之。梦中之。(六)品析全诗: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句是哪一句引出来的?这叫什么手法?在全诗中起何作用?此句由“,”引出,开篇用的手法,从成双成对的鸠鸟的鸣叫联想到人间的爱情和婚姻;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爱情纯洁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女具有贞洁的品德。这句也是对全诗的高度概括,在全诗中有总括作用。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一句写出淑女怎样的特点?这句既进一步刻画了姑娘的窈窕之色,又突出赞美了她的的品质。3.既然美丽善良的姑娘是小伙子理想的对象,那么小伙子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用诗句回答)4.“悠哉悠哉”一句“悠哉”一词有什么好处?5.“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欢乐场面?(七)总结全诗1.中心思想:诗歌运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由到,再到,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都表现了出来,全诗充满了健康向上的精神,歌颂了“乐而不淫”的纯真爱情。2.写作特色:《关雎》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在结构上,运用了、一咏三叹的形式。(八)品味主旨:探讨:你对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是怎样认为的呢?三、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背诵并默写诗歌:(1)关关雎鸠。,君子好逑。(2)求之不得。优哉游哉。2.解释加点的字词:(1)君子好逑(2)窈窕淑女(3)寤寐思服(4)钟鼓乐之3.选择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4.填空题:(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到时期的诗歌共有__篇,包括__、__、__三部分,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3).本诗以、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4)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二)能力提升: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题目。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注: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官之时。)(1)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五、课后作业:1.完成导学稿“能力提升”所有练习;2.背诵全诗。3.预习《蒹葭》预学导学二、课堂互动探究(五)再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概括每一章的大意:第一章:写诗人看到洲上一对雎鸠,而想到那美丽善良的姑娘是自己理想的佳偶。第二章:姑娘劳动的优美身姿,让诗人日夜追求。第三章:诗人追求失败后忧思想念的情况。第四章:姑娘劳动的身影,让诗人幻想能与心爱的姑娘欢聚。第五章:姑娘劳动的身影,让诗人幻想能与美丽善良的姑娘成亲。2、解读情感线索:好;思;乐(六)品析全诗: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比兴;2、勤劳3、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4、悠哉叠用,深刻地表达了这个男子长夜不寐、绵绵不断的忧思;连用两个悠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语文七年级第12课《诗经两首之关雎》导学案

文档大小:1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