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寻梦者》有感 第一篇:读《寻梦者》有感读《寻梦者》有感漫漫人生路,也可谓之“苦苦寻梦路”,而在这布满荆棘的人生旅途中,有一群人却散发着别样的光芒,谱出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赞歌,没错,这便是寻梦者。最近有幸获读了戴望舒所作的《寻梦者》,诗中展示的正是寻梦者寻梦的艰辛历程。当他决定去寻那“无价的珍宝”时,便不顾风吹雨打,执着追求,而当“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时,无言的欣慰却与面色的衰老不期而至。读罢全文,思绪浮荡空中。我相信,寻梦者无怨无悔,即便寻梦的岁月夺去了似水年华,但它却令寻梦者的人生变得更为充实而富有激情。看那自然万物,又有谁在乎过寻梦历时的长短呢?鹰梦想与白云相伴,于是越飞越高,从而练就了搏击长空,俯视一切的飒爽英姿;水梦想超越自我,于是穿破石岩,勇往直前,从而绘就了瀑布抛珠洒玉,藐视险阻的雄奇景观。人生需要梦想,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传奇。冯骥才曾说:“当花儿梦想自己变成蝴蝶时,蝶儿们已变成苦苦等待自己的花儿。”只要你拥有梦想,那么,梦想已在远方静静地等待你。别再迟疑,朝梦想出发吧!梦想是一座高峰,让我们拥有保尔?柯察金般钢铁的意志吧;梦想是雨后绚丽的彩虹,让我们用奥运冠军夺金后的灿烂笑容来面对,这时,你会发现,原来它是那么美,那么迷人!梦想是我们前进的催化剂,也是未来给予我们的风帆,让我们如诗中的寻梦者一般努力追寻,实现梦想,主宰自己的人生吧!似水年华,我们共同把握寻梦人生!“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第二篇:寻梦者教案寻梦者学习目的1.学生能利用已知,调动储存,初步感受诗歌形象,体会诗美。2.学生能把握好停顿、重音、节奏等,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并用心感受“寻梦”的历程。3.学生能找出诗中的意象,并展开联想与想象,初步品味诗情,理解“寻梦者”、“寻梦”、“梦”的内涵。4、学生也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所经历的寻梦故事。学习重点能找出诗中的意象,并展开联想与想象,初步品味诗情,理解““梦”、“寻梦”、寻梦者”的内涵。学习方法:诵读吟咏法、讨论法。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你有梦吗?有过什么样的梦呢?你的梦实现过吗?你为了寻梦付出怎样的努力?描绘一下梦实现或破灭时的心情吧。●走近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一首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创办工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1932——1935年留学法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名篇。解放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在北京病逝。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时代背景“五四”运动前后,科学与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美好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的激烈矛盾,笼罩了他们敏感的心灵。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更强烈的社会使命感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寻梦者”群。从鲁迅无数痛苦的梦结出的果实《呐喊》,到何其芳在精美中浸满了热情的《画梦录》,虽然个人的心同现实的距离有远有近,但是,寻求1美好的梦境变为现实的愿望与他们执著艰辛的寻求精神,却大体是一致的。戴望舒就是其中一位由现实世界转到诗的世界中最忠实的寻梦者。●赏析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一、反复诵读,品味韵律。◆先用“∕”给诗句划分节奏◆然后在重读词语下面用“。”标注。◆1、自由朗读。2、同桌配合读。3、范读。4、齐读。◆在反复吟诵品味,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调、动听的旋律中,你对全诗有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试着说一说。二、再读全诗,感悟人物本诗塑造的诗人形象是什么样的?明确:①诗中塑造了一个苦苦追求理想的寻梦者的人物形象。②这个人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实现,付出了一生追求的艰苦的代价。③抒发了作者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三、三读全诗,捕捉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赏读诗歌。①本诗写了哪几个“意象”?②这些意象的特征是什么?③作者在这些意象中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寻梦者学习目的1.精读全诗,透过意象,感受作者在这些意象中寄托的情感。2.精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体味全诗意境,把握全诗主旨。3.研读全诗,分析写作手法,体

志信****pp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