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有感5篇范文 第一篇:读《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有感读《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有感华龙区第三中学尚俊梅2010-2012学年寒假,拜读了读张海晨和李炳亭两位专家编写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这本书可以说是导学案编写的宝典,许多方案简单易操作,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良苦用心和教育智慧。感谢学校领导为一线教师准备的一道道假期精神盛宴。全文共有六章,十个专题,从教案的种种弊端引出导学案,接下来介绍了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行动研究、导学案设计要求、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规范和导学案的使用方法等内容。读后受益匪浅,具体感受如下:一、设计导学案理念要先行理念是思考和行动的起点,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方向和行动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这是我们设计导学案的理论基础。有了这个理论才能保证我们导学案设计的方向不会偏颇。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我们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坚持“以学为本”就是我让我们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二、坚守导学案设计行动原则本书对设计导学案共提出了十大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案的设计要本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线、创新主旨”的教学基本原则出发,切实做到“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主人,严肃严格地进行训练”。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2、目标性原则: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核心要素。3、导学性原则:一个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4、合作性原则:会合作的人才是会学习的人。5、探究性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6、情境性原则:新课程教学是生成、互动、体验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关注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课堂教学情景的创新设计。教学情景的创设沟通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将一个文本的世界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到的社会化、生活化的世界7、层次性原则: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8、实用性原则:讲究科学性、直观性、针对性、适度性。9、规范性:求同存异。10、创新性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三、遵循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求1、研读课标做指南: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课标提供了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课标提供了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这是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的具体指导。课标提供的实施建议,可以提高导学案设计教学策略的能力。课标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2、用好教材促发展:教师要由过去的“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学生也要由过去的“学教材”变为“用教材学”。3、学情调查是起点。4、分层设计重差异。5、学法指导在其中。6、集智备课作保证。四、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策略1、课改理念还未深入人心,没有形成坚定的变革观念。策略: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2、导学案的设计中“导”的成分不够,有习题化倾向,无法起到高效课堂支架的作用。策略:坚定遵守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方法和路径。3、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够完善。策略:做好细化应分层工作,下要保底,上不封顶。4、集智备课不够。策略:集智备课纳入到每周的常规则教研活动中去,每周要对下下周上课的导学案进行集体研讨。5、课堂的开放性不够,学生没有太多的发挥余地。策略:按照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梯度、角度要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给他们更大的想象和运用空间。第二篇: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第一章教案之殇我国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辛苦,学生痛苦,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学校苦抓;家长苦陪。教案:指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也称为课时计划。其核心问题是教学程序的安排或者说教学过程的设计。传统教案流弊:1、传统教学最终被异化为教师“教教案”。以教案为本位的课堂成了教师演出“教案剧”秀场。2、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是封闭式教学,最终导致僵化。3、写教案被等同于备课,等同于上课。4、写教案成了“拿来主义”——抄袭案。没有“落地”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定义:是一种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基本要素:1、学习者及其需要的分析。2、教学内容分析。3、学习目标的确定与阐述。4、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5、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6、教学评价的设计。第二章正名“导学案”夸美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喧器、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课程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

俊凤****bb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