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感.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8千字
约14页
0
2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感.docx

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感.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感

第一篇: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感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杂言从暑假的业务学习到现在,只能说是很匆忙的看了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的《创建学习共同体》。其实对于合作学习,从课改开始争议就没停止过。任何一个教师都知道只有学生自己真正想学习,才能保证获取知识的最大可能。因此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最大程度的实现学生的学习,保障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是行不通,显然合作学习是实现学生自我学习的不错选择。但是我们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怎么说呢?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在为了合作而实行合作,不管是低段、中段还是高段,不管是语文,数学,还是其他学科。其实很多的所谓“合作”都是无效的,无用的,流于形式,走过场而已。本书的作者佐藤学博士,经过多年研究,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长发育水平,果断提出小组学习应当在小学(3年及以上)、初中、高中积极开展,小学1、2年级阶段不能实施。【详见第10章】我想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避免了我们在认识的误区里绕圈子。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其实自课改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尝试,总感觉收效甚微,或者说是学生的参与度,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比如:学生不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反馈讨论结果凌乱不堪等等。我想这和我们这些教学组织者在预设讨论内容,何时开始实施小组学习,何时结束,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教学组织者,只有在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的基础上,去预设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篇: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感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感李红霞2012/8/19怀着一颗敬畏的心,用心地阅读着这本书,一边读,一边在有感触的地方写下自己的只言片语,还没有读完,但,上传读后感的时间已到,所以,暂且写下此时此刻我的一些感受。先记录下一些触动心弦的话语——1、为什么需要合作学习呢?其一,不组织“合作学习”,每一个人的学习就不能成立。其二,要提高每一个人的学习力,“合作学习”是不可或缺的。2、所谓“学习”,就是同客体(教材)的相遇与对话,是同他人(伙伴与教师)的相遇与对话;也是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3、学历低下的学生并不是一点一滴地转变的,而是跳跃式地一举成功的,而“合作学习”为这种机会提供了丰富的准备。4、“合作学习”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的多样学习的相互碰撞,是每一个学生的平等参与。5、“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一个学生能挑战其不能达到的水准。6、“合作学习”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保障每一个学生“冲刺与挑战的学习”。“合作学习”往往能实现学生奇迹般的高水准的学习。7、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科书的处理,作为专家的教师,其责任在于在课堂中能够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这样说来,我们应当寻求的不是传授教科书知识的效率,而是丰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经验的效率。8、就教师而言,唯有在课堂中建构了同每一个儿童沟通的放射线般的稳定的关系,才可能追求每一个儿童和其他儿童之间的关系。不止一次地读到这样的画面,孩子们围在一起。就一个共同的话题,各自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互相倾听着,互相分享着,共同进步着。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们是自由的,他们的自由,体现在主动地参与上,体现在思维的自由上。每一个孩子都是学习中的主人,他们拥有自己的学习权,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提升着自己的学习力,一起去解决所面对的问题,一起挑战新的学习高度,享受着不同层次上的成长和进步的快乐。在我看来,那是收获惊喜与感动的课堂,更是收获成长与进步的课堂。这时,脑海中也会浮现这样的画面:四十几个孩子一律面对黑板,每一个孩子坐得笔挺,老师希望,每一双耳朵都凝神倾听,虽然希望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上的主人,能够踊跃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来,可是,能够跟上老师的步伐的,总是只有那么几个人,所以,更多的孩子充当了听众的角色。所以,老师也没有办法能够停下来,等等这些同学,因为,我们关注的更多的是我们的教学进度是否跟上,教案是否按照预定的在落实,所以,在几个同学的配合下,我们颤颤巍巍地走过了每一堂课的40分钟。哲人说过,因为我看过,所以我忘了;因为我听过,所以我忘了;因为我做过,所以我记得。所以,充当听众的孩子们,他们的成长是缓慢的,是微小的,他们最终只是成为了学习的工具,考试的工具,而非具有学习力、具有探究能力的真正意义上的会学习的人。那是因为,他们学得很被动,他们的学习力没有得到激发,没有得到提升。所以,我们的学习模式造就很多后进生,而我们的补差模式,那种哪里不会教哪里的补差模式,很有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那种补差模式,耗时多成效却很低,导致学生厌学,老师生气,双输!所以,新型补差模式,应该让我们的“后进生”回到学习共同体中去,通过与同伴的合作,提升他们的学习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后进”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感

文档大小:2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