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有感 在暗夜中依旧生辉——读《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有感在反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在那个工厂林立、阶级对抗、充满饥饿暴动的19世纪,马克思主义多少还有些用处,但在今天这个阶级分化日益淡化、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的后工业化的西方社会里,绝对没有一点用武之地。现实的情况似乎也是,较之于马克思所生存的那个机器大工业时代,今日的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文化产业、通信技术、信息技术、金融资本和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主要产业。与之相应,随着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我们不仅看不到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阶级和阶级对立,而且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富国对穷国的资源和产业的剥削日益加深,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分化也日趋严重,资本的集中度和侵略性有增无减。此外,西方左翼社会运动陷入低谷,这种普遍的政治无力感使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也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而在伊格尔顿看来,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过时的恰恰是资本主义本身。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资本主义最终的制约就是资本本身,因为资本持续不断的复制正是资本主义无法超越的边界。所以,这个历史上最具活力的体制中其实包含着一些静态的和不断反复的奇怪因素。”面对世界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质疑,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打击与否定,本书富有针对性地解答了10个问题,向对马克思主义不甚了解的人们解读了这位被误解的思想家。一、马克思主义在当今社会能否走下去?(一)马克思主义绝未终结作者针对马克思主义终结论的问题进行讨论,即部分人认为“在当今这个阶级差异日渐消融、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的后工业化西方社会里,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用武之地。”如今出现的“后工业时代”的种种现象,早已在马克思本人的预料之中——他曾经预言到工人阶级数量的锐减和白领工人数量的增加。当下,马克思主义遭到怀疑,但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终结是不可理喻的,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热度并未遭到严重的削弱,如今它所导致了贫富差距愈演愈烈,而我们纵其恶化,就是对现实的妥协和投降。在这一章里,作者文末用到的类比我认为很恰当,他说到某些人贫穷就意味着另外一些人必然富裕的话,就好比有警察就会有罪犯,但事实上是因为存在罪犯,所以我们才必须需要警察。我认为这个逻辑混淆是我们常常忽略的,所以这样的句子有令人醍醐灌顶之力。就像书中伊格尔顿指出:“只要资本主义存在一天,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必然继续存在,只有客手的灭亡,之后主体才会自我淘汰。”所以目前存在的所谓马克思主义终结论自然是无稽之谈,资本主义没有能力创造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未来。在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恰恰就是人们追求变革的坚定信心。(二)用实践打破马克思主义实践有害论在《驳马克思主义实践有害论》中,作者针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有害论进行阐述,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旦付诸实践,就代表着饥荒、困苦、强制化劳动、经济破败和暴政,意味着自由的匮乏和物质的短缺。对此,作者主要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论述反对。眼观苏联或者中国等国家的历史,暴政并非仅仅社会主义国家独有,相反资本主义国家更为严重。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是淌着历史上无数人的血和泪中走过来的,它只有对绝大多数人实施剥削后,才可创造财富。但是由于这种现象持续时间很长,人们基本忘记了它的存在,或者说是在习惯下被动地接受了这种现实。(1)政治方面。在低水平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仅仅在单个国家中实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因此出现“暴政”也在所难逃。因为物质匮乏而出现争夺资源,导致社会阶层分化;而单独的又缺乏物质资源国家没有国际社会的支持,去解决物质匮乏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一来,如苏联,以暴政来控制国家资源的来龙去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2)经济方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并非冲突的,这点以中国为例最好不过了。上者的论述并不一定要我们必须从富裕的国度开始社会主义的建设,我们可以让实现共同富裕和建设社会主义之路齐头并进,并且让两者互相作用,以加快实现的脚步。所以在这点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就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就破败,我们就会忍受饥荒艰苦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三)并非宿命《驳马克思主义宿命论》令我印象很深刻,文中基于“马克思主义宿命论”的观点,即历史自有特定的规律,把人当做历史的工具,抹杀人的自由个性是世俗化的天意论或者宿命论。但这一论点是没有根据的,虽然历史有特定的铁律并会推动历史的前行,但这是人类行为无法抗拒而形成的。(1)从阶级斗争首先作者引出马克思思想的核心,即阶级斗争,它是在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比如保持低薪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提薪才符合工人阶级的利益。接着作者由“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进一步说明阶级斗争在于发生事件的历史根本性及其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它强调的是过程以及后续的影响,而非内容。所以我们可以得知,阶级斗争的结果和影响是无法预知的,所以宿命论是有待商榷的。(2)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马克思

一吃****仪凡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