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美国史通论有感 第一篇:读美国史通论有感美国自建国以来虽只有短短的200余年,但在当今世界上的影响无与伦比。鉴于美国的重要性,即使是一般民众,对美国历史有一个大概地了解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历史研习者更是如此。北京大学教授何顺果的著作《美国史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为期望对美国史有一个大概了解的广大读者打开了方便之门。本书共分四篇(分别是奠基立国时期,区域对峙时期,美国的现代化和向后工业迈进),十六章,非常简洁,总共23.8万字。笔者从第一次看本书至今已一年有余,之所以今天回过头来写一篇《通论》的读后感,原因是当初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有一些困惑的问题和想法。《通论》作为一本简洁的美国通史类著作,其特色还是颇为鲜明的。作者在自序中归纳了本书四个特点。首先,作者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美利坚文明的起源,而不仅仅把英国的殖民史看成美国的早期史。作者解释说“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创建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社会形成的过程,„„”(自序)。(对于这一点笔者倒不认为是本书一个明显的特点。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解释历史问题已并非稀罕之事,从社会学解释历史问题的论著并不鲜见。历史学属人文科学,与社会学本来就难解难分,与社会学的结合,可以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对于“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创建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社会形成的过程,„„”笔者是十分赞同的,在阅读《通论》之前,笔者也是这么认为的。美国文明是不同于欧洲的有自己特色的文明,这一文明随着殖民地的建立而逐渐成型,并随着美国的独立而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其次,作者将自己近些年来研究美国区域问题和区域历史时获得的不少新知识,也纳入了《通论》已改造美国史的内容和结构,所以第二篇标了个《区域对峙时期》的新题目,这是以往的通史中不曾用过的。作者认为,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对立与统一,不仅应是美国历史区别于其他国家历史的重要特点,也是推动美国历史发展特别是19世纪美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自序第1-2)这确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认为,杰斐逊与汉密尔顿的建国方针之争实际上是这种区域差异的一种体现,而杰汉之争不仅没有使这个国家分裂,反而使这个国家增添了活力。()不过,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南北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两种不同的资本主义制度矛盾的加剧,最终引发了几乎分裂整个国家的内战。这可能与作者所说的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对立与统一,是推动美国历史发展特别是19世纪美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一论点不相符。也许会有这种观点,美国内战扫除了工业资本之一发展的障碍,为此后美国经济的腾飞铺平了道路。我完全赞同这一论点,不过笔者认为,没有这种南北制度上的差距,或许更有利于美国以后的发展。第三,以往的美国史编撰中,注意了内战后美国社会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垄断组织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现代化,极少注意其意识形态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故在第三篇中作者写了《文化民族主义之形成》一章。在作者看来,由于特纳和门肯在历史和语言上的创意,乃是继1776年的政治独立和第二次英美战争后经济独立运动之后的一场精神独立运动,并且只有在这场精神独立运动之后,美国才真正完全摆脱了它对欧洲的依赖(自序)。(门肯的《美国语言》被认为是美国语言的“独立宣言”;特纳一改美国传统史学家将美国制度和文化之源归于欧洲的传统理论和作法,指出“一部美国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大西部的拓殖史”,从而强调美国制度与文化与欧洲不同的特点,并对它们形成和发展缘源的思考从欧洲转移到新大陆。第四,作者高度重视高科技革命的意义,并在本书中谈到了“向后工业迈进”的问题,并有专门的章节对高科技革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了论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因此今天的时代又被称为“信息时代”,以前的历史著作对高科技及其影响重视不够,在读到本书以前,这一问题也没有引起笔者的注意。后来笔者又读到作者的两篇文章《人类正面临从未有过的变化——论高科技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参见《世界历史》1999年第3期,2-12页)和《应当重视高科技革命问题的研究》(详情参见《世界历史》2000年第1期,9-10页),加深了笔者对高科技革命及其意义的重视。在作者看来,高科技革命改变了政治、经济结构制度,军事、外交,涉及到人类社会结构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影响是怎么估价也不为过的。值得补充的是,本书标题为《美国史通论》,作为一本“通论”性质的著作,将重点放在“通”上,还是放在“论”上,亦或者二者兼顾,都值得推敲一番的。笔者通读《通论》,发现作者在“通”上做得还不是特别好。按理说用20余万字粗略的介绍一个年轻国际的历史并不十分困难,作者似乎不满足于简单的介绍,在粗略的介绍美国历史的同时,在某些问题上却也讨论的较为深入,比如对杰斐逊与汉密尔顿立国方针之争,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从争论的根源、背景、影响

论文****可爱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