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读论语有感编辑最新精选.docx / 文档详情
读论语有感编辑最新精选.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3万字
约51页
0
5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读论语有感编辑最新精选.docx

读论语有感编辑最新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论语有感

第一篇:读论语有感读《论语》有感《论语》《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那时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精通六艺、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一个无时无刻坚持自己理想的孔子。在群雄争霸的春秋,孔子提出“中庸之道”“仁政”等一系列主张,给后世留下了一笔浓重的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不过,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说的,在《论语》传承过程中,对于《论语》某些观点的理解也是南辕北辙,大相径庭。在阅读《论语》时,往往会看到好几个解释,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对于《论语》的理解,但是我们不能肆意的去曲解千年前孔夫子的意思,或者通过曲解来达到污蔑孔子的效果,下面就举几个《论语》中有争议的观点。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这里的翻译是孔子说:“只有女子与伪君子是最难培养的,近之则不遵敬师长,远之则抱怨师长不重视对他的培养。”在这句话的理解上,有些人就会认为孔子是不是有一种对女子不尊重。对此,目前这句话的解释主要有三种:一、这里表述的是孔子的择婿观,有学者认为,在《论语.阳货》这章里,孔子没有任何轻视女人的思想。这句话反映的是孔子的择婿观。“女子”,并非现在所指的“女人”。古代传统称儿子、女儿为“子”,“子”也指女儿,这里说“女子”,在“子”前加一“女”字,是特别指明是“女儿”。《说文解字》解:“与,赐与也。”“与”在这里指嫁的意思是“嫁与”。这章的意思是说:只有把女儿嫁给小人,才难相处。近之,其品德低贱,行为无赖,近不得;远,心系女儿,远不得。二、他骂的是一个特定的女子,众所周知,《论语》是一部先秦儒家语录体政论文典籍,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但通览全书,孔子对待妇女的态度不但不歧视,反而十分理解和尊重。孔子受《诗经》的影响很深,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他认为《诗经》是一部伟大的著作,而我们再来看看这部孔子都很推崇的巨著,里边倒有很大一部分歌颂了女子的活泼美丽,大方善良,歌颂了当时男女平等的浪漫爱情氛围,事实也是这样,在春秋时代,男女间是相当平等的,而孔夫子本人更是曾反复多次以诗经里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来表达了自己对婚姻和女子的平等看待观点。所以,说孔子歧视妇女,不仅和孔子的思想不符,更与当时的民间社会整个大环境对不上号,因此这个说法,实在是大大地有待商榷。《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翻译为: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的邀请,来到了卫国参观学习休养,但在这期间,孔老先生突然发现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来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来这教化卫国民众的,尤其是那个卫灵公的夫人,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开炫耀。离开之后,心情平复了,想起卫国公老婆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事,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三、这里的女子指的是妾室,“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君子之于臣妾,庄以临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很显然,朱熹把这里的“女子”解释为是跟“小人”一样的“臣妾”。“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论语.乡党第十》,原文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其解释为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这句话一般被人理解为:春秋时期,被人们称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孔子,在吃穿住行方面十分讲究,他的原则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粮食陈旧或变味,鱼肉不新鲜了,他都不吃。席上吃肉的量不能超过米面的数量,酒可以随便喝但不能喝醉。在《关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误解》一文中,赵荣光里面谈到许多关于饮食文化的问题,世人常见的如“满汉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他的书中都可找到较为合理的解释,让你信服。原文全段翻译成白话为“斋祭时用的食品不能象寻常饮食那样,用料和加工都要特别洁净讲究。参加斋祭的人要离开家居之所居宿到斋室中。现祭的饭要尽可能选用完整的米来烧,脍要切割得尽可能细些,饭伤了热湿、甚至有了不好的气味,鱼陈了和肉腐烂了,都不能吃;色泽异样了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读论语有感编辑最新精选

文档大小:5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