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课例研究小结.docx / 文档详情
课例研究小结.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9.8千字
约16页
0
2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例研究小结.docx

课例研究小结.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例研究小结

第一篇:课例研究小结第十小学语文课例研究小结单位:郑州航空港区第十小学时间:2012年10月第十小学语文课例研究小结本学期10月份,我们语文组按照学期教研计划一步一个脚印,以课题研究为基础,用课题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扎扎实实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这个月有李晴老师、王焕娜老师、孙小凡老师三位老师进行了公开课,现将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三位老师的教课水平较去年都有较大的提高,不管是在教学技能、语言素养、还是在与学生的互动,进步都非常的大。我们在每节课结束时,都会全体语文老师对本课教学及时记录,认真总结、反思。本学期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结合本月举行的写字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并且继续加强对学生课内的书写指导,狠抓写字教学,强调书写教学规范。改进建议:低年级在教学生发音的时候,要让学生注意自己口型的变化,并要注意时间的把握,读和写要适量,对加练习。鼓励学生,表扬学生,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教师应范写,学会读、写、练相结合。丰富课堂语言。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新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课题研究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好。语文教研组2012年10月30日附活动照片:2012.10.31第二篇:课例研究阶段小结《高中物理学生规范化解题习惯的养成策略实验研究》阶段小结——学生解题不规范的形成原因我们的研究课题《高中物理学生规范化解题习惯的养成策略实验研究》自2011年9月份提出,到11月份正式启动,直到现在。我这段时间主要负责搜集和整理学生解题不规范的原因,现小结如下:1、教材对解题规范性要求不高新教材对解题的规范性要求不高,没有做硬性的规定,只在相关的内容中有出现相应的文字,例如关于正方向的规定只有匀变速运动的速度计算的例题1(第一册)有提到规定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还有(第二册)动量定理例题1解题中有规定正方向。实际上高一物理教学中在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内容时就已经涉及到研究对象的确定和正方向的规定问题了,就是牛顿运动三定律这么重要的内容,都没有提到有关正方向的规定问题。对于研究对象的确定就更没有在解题的过程提出了,只是在分析过程中有指出,学生会认为只是分析时要知道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物体或系统,在解题过程中不需要写出来,而80年代和90年代的教材中这方面的内容就说明的比较清楚。教材的这种编辑方法客观上是为了降低对学生的要求,而主观上却使学生误解了编者的意图,反而认为解题的规范性不是很重要。这也使教师强调解题规范性没有了依据,有的学生还拿出教材对老师说“教材都不要求严格的规范性”,反说教师教学死板保守,对于一些刚任教高中的新教师,就更容易误导他们认为新教材不要求解题的规范性。2、教师授课不大重视解题规范性由于高中物理教学课时少,任务重,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强调了解题规范的重要性,却没有从根源上去规范学生的解题不规范行为,只是课堂上做了强调,没有从学生的作业和试卷批改中去规范学生的解题行为,学生看老师在批改时没有把他不规范的解题过程进行改正,久而久之就认为他的解题过程是规范的。因此学生解题不规范的根源在教材和教师。3、初高中教材体系的差异导致学生解题不规范初中教材只要求学生写出已知、求、解、答和带单位进行运算,不要求学生解题有分析过程,不要求选择判定研究对象,不要求建立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学生经过两年的初中学习,已经养成了初中的解题习惯。升入高中学习之后,学生普遍反映高中的物理知识难学,究其原因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初高中的教材体系不同,初高中的教材跨度和梯度太大。特别是一些只有初中的初级中学,他们为了提高中考的升学率,中考没有要求的内容都没有讲授。例如初二的“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就普遍没有讲授。学生升入高中学习这个内容时就认为是全新的内容,这就增加了高中学生学习的梯度,也加重了高中教师教学的任务。教师安排不出时间专题讲解题的规范性,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强调解题规范性,对于优秀生和中等生来说,只要她们上课认真听课,解题规范还是可以做到,但对于一些平时学习比较马虎,不认真的同学就容易养成解题不规范的习惯了。4、学生学习的思维定势养成解题不规范的习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已经形成习惯的行为,要改变这种习惯是很困难的,需要较长的时间才有可能改变。首先学生自己要认识到思维定势和不规范解题习惯的危害性,学生要有改变不良习惯的要求和愿望,教师才能因势利导的引导学生去改正这种不良习惯,学生才能主动和积极配合,双管齐下才可能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和不良习惯。例如,我讲“一个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正向不断增加的力作用时,物体速度不断增大,如果这个力突然变为反向不断增加时,物体的运动速度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课例研究小结

文档大小:2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