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精编.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2.7万字
约48页
0
4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精编.docx

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

第一篇: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江苏省赣榆县门河镇中心小学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提问是最古老的、也是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方法之一。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不少教师,当然也包括我,课堂提问的艺术掌握不够,往往表现为:随意提问,率性而为,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问题呈现形式缺乏科学性,干瘪的提问,教师与学生没有目光等肢体语言的交流。一问一答,缺乏思考性,停留在浅层次上,为形式而设计提问。这种提问方式浪费了课程时间,耗费了学生精力,起不到悬疑质问、激发思维、积极探究的效果。纵观当前课堂,教师课堂无效提问现象较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浅显琐碎问题过多,没有方向性。(二)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三)提出的问题不科学,或太浅,或太难,或可有可无,无层次感,无坡度。(四)候答时间过短,学生无法充分思维。那么,什么是有效的提问?我认为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臵问题情景,提问出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使问题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搭建课堂教学活动的脚手架。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还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针对学生进行教学,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问题的设计要有整体性。小学科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认知框架,用整体和综合的观念去分析解决问题。基于小学科学的特点,我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十分重视整体的地位和作用,从教学目的出发,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的整体观。若没有整体的观念,所设计的问题往往零碎、杂乱,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节奏也显得不明快,不清晰。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知识点和能力点,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一系列彼此之间有联系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建构起小学科学的“知识树”。二、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启发式教学实质就是问题教学,不但教师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更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主动探索解决方案;是以问题为线索,而不是以“结论”为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考,它是提问的价值所在。在内容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跳一跳能够着”的境地,这样学生思维才能积极起来,并向纵深发展。在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多地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和探索类问题,问题的答案不唯一,不确定。三、问题的设计要有差异性。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思维方法也不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表明了差异性的普遍存在。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到教材内容,而且还应该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尽可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所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思维负荷,问题过难,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就会感到望而生畏,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问题太易,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学生无需思考即可唾手可得,又失去了提问的意义。所以教师提问应避免那些一“问”即“发”的浅问题和“问”而不“发”的难问题。一般而言,问题的设计应以班里中上等学生水平为基础,这样既有利于激发、维持优良水平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促进中下等水平学生向优良水平靠拢,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问题的设计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四、问题的设计应融入情境中。德国学者关于情境与知识有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课堂提问应力求通过精心营造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将问题引出。真切实在、新奇有趣的情节、故事、场景能很快把学生带到具体的情境中,与问题情境融化在一起。问题情境中的矛盾冲突、奇思妙想、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在学生心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精编

文档大小:4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