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读《道德经》有感精编.docx / 文档详情
读《道德经》有感精编.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万字
约18页
0
2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读《道德经》有感精编.docx

读《道德经》有感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道德经》有感

第一篇:读《道德经》有感读《道德经》有感《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系东周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在陕西写成,据《楼观先师传》和《楼观本记》载,周昭王二十五年,尹喜候西游入秦的老子至函谷关,在楼南高冈筑台(位于现陕西周至县终南山北麓楼观台),老子述《道德经》五千言以授之,故此处胜迹又称楼观台,在这里写出了这部凝结了华夏智慧的绝世之作。《道德经》上下篇五千余言八十一章。记得初次知道《道德经》是在小学的时候,看到的电视里面的少年张三丰抄写《道德经》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到得大学时候,时间充裕,终于是将这本短小精湛的道教经典看完了,心里感触良多,写与同学老师共勉!《道德经》是韵文哲理诗体,全文共八十一章,其中钱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道是体,德是用,构思严谨,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并且文章内阐述的观点和哲理非常发人深省。汉末张陵长五斗米道,立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教典,创立道教,并做《老子想尔注》以宗教的观点阐述了《道德经》,故成为道教经典。当然,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文章仅是个人见解,如有不对之处,敬请老师海涵教导。“无为”是老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有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是反对仁义智慧,反对革命,主张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甘守懦弱、逆来顺受、保守倒退的观点。可是我通读全篇,却感觉其实不是老子的思想无为,而是人们误解了老子的“无为”的真正意思,“无为”二字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不违反自然规律而为。“无为”的这个含义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其他经典中也有表述。比如:老子提出“无为”不是叫人不作为,也不是自己不作为。对于该做的事情,老子是主张要做的。所以所谓的“无为”,我觉得应该是内心平和的去处理事情,顺势而为,而不是人们理解的无所为的意思。前三十七章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五章、第八章、第九章、第三十三章。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意思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作自息。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大风箱吗?静止的时候,它只是一个空虚的世界,一旦运动起来,就会运转不息,永远不会枯竭。政令多反而会行不通,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老子在这段话里面,阐述的思想,是一切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在社会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就像万物的枯荣,天地的运转,谁也没有办法将其破坏,最终还是要选择不加以干预的“无为”的态度。而时代的发展,又赋予了它更多的内涵,比如现在在网络小说中,却是把这段话看作了激愤之语,而不再是老子的无为思想的延伸和解释。当然,老子的思想是好的,劝导人们在天地眼里,万物都是一样的,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作用。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老子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当然,体现在现代里面的,可能就是太极最为人熟知了,太极里面讲究的就是以弱胜强,以柔克刚。水的水滴石穿,教导我们的是我们要一往无前,坚持一个目标,去努力的做到。当一切东西我们都能做到善时,还有什么不能达成呢?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意思是当一旦得到的东西已经很丰富了,就不要贪得无厌,不如停下来,你所占有的金钱地位多了,别人就会眼红,终究是不能“长保”的。人一旦发富发贵,往往会骄傲自大,这样反给自己栽下祸根。这是一个对自身能力的理智认识,超越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就会“盈”,这时,只有功成则身退,才是理智的选择。联系到现代社会,我们也是一样,树大招风,只有对自己的能力清楚的认知,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读《道德经》有感精编

文档大小:2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