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文《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第一篇:课文《捐书活动》教学设计一、复习巩固(1)、说出与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是几?98()、504()、138()、396()、251()(2)、用竖式计算24+16+27=49+17+32=456+307=271+436=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导人:同学们,在这宽敞明亮的电教室里上课你的心情怎样?但在四川汶川一场特大地震灾害却夺走了许多人的家园。六一国际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你们想为灾区的小朋友做些什么呢?你们都很有爱心,老师很感动。你们看,(出示教学课件)这是建设小学的捐书情况,捐上来的书要进行整理统计,你们愿意来完成这项任务吗?很好。三、探究新知:玩中学1、看一看,说一说。(1)出示图表。这就是建设小学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你通过这张表知道了什么?(答案不惟一。既可以看出一年级捐书最多,三年级捐书最少,又可以看出二年级比一年级捐书数量少,二年级比三年级捐书数量多……)(2)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二年级比一年级少捐多少本?二年级比三年级多捐多少本?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2、想一想、做一做。(1)估一估: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师:估算一下这3个班一共捐了多少本?生1:这3个班大约一共捐了300多本。生2:这3个班大约一共捐了320本。师:都估得300多本你是怎么估的呢?生1:我是把3个班捐的本数都看成100,合起来就是300本,所以估计是300多本。师:到底是多少本?(统计表出示合计一栏)我想请你们准确地算一算。(2)算一算①学生独立计算②小组互相交流多种算法。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师: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生1: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师: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学生展示竖式计算的过程)生1:我是先把118和104先加起来,得222;再用222和95加起来得317本师:哟这位同学用过去学过的竖式这个本领来解决的,他分成两步用竖式计算,又对又快地算出结果,真不错。(教师板书竖式)222+104+95222317生2:老师我的竖式与他的不一样。师:你的竖式与他的有什么不同?生2:我是把三个加数落起来加的。师:老师把他的写下来。(教师板书竖式)1184+95317这样的竖式有点难度,我们帮助他一块检查吧。先算个位8+4+5等于几?(引导学生算完其它的)他经历了两次满十进一,正确地算出来,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老师也要给大家提个醒,三个数连加时计算可要小心。是这样用竖式计算的同学有哪些?其他同学也像这样用竖式计算一次。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师:还有哪个小组有不同的算法?生3:我是用脱式计算的。(展示脱式计算的过程)师:他也分成了两步来算,用脱式表示出来,也不错。生4:我是这样算的:100+100+100+18+4-5=317师:这位同学把这些加数看成整百数,少加的加回,多加了减掉,很巧妙。生5:我是用200+117师:你是怎么想的呢?生5:我把95、104看成整百数,多算了1本,再把一年级少算一本就可以了。师:他学会了先观察每个数的特点,选择用凑整方法来来计算。师:在这么多种方法中,你最欣赏哪种算法?生5:我欣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这样算可以让我算得又准又快。生6:我欣赏先把104和95加起来的方法再凑整可以使计算更快。生7:我也喜欢这种凑整的方法。[让算法最优化的过程成为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3、试一试(1)民族小学也发起了捐书活动,教科书76页中有他们的捐书情况,估计一下,他们捐了多少本?(2)汇报算式,结果。四、学中做1、试一试:民族小学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师:民族小学三个年级捐书的本数大家都知道了,我相信四、五、六年级捐书的本数你们也能准确地算出来,有信心吗?电脑出示2、集体订正。师:真了不得,我们把民族小学六个年级捐书的本数正确算出来了,根据你们的结果,估算一下,民族小学大约一共捐了多少本?3、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1题。[设计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培养他们竞争意识。]五、总结这节课你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完成77页练一练第2题第二篇:《捐书活动》教学设计《捐书活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2.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算理。教法与学

努力****幻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