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读稻盛和夫的思考.docx / 文档详情
读稻盛和夫的思考.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万字
约18页
0
2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读稻盛和夫的思考.docx

读稻盛和夫的思考.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稻盛和夫的思考

第一篇:读稻盛和夫的思考读稻盛和夫的《活法》和《干法》有感写这样的题目蛮觉得别扭,因为一般人写读后感基本都是一本书的,很少有人把两本书合起来写,不过仔细一想也觉得确实可行。因为《活法》和《干法》的脉络、语言特点、内在的行文逻辑基本是一致的,两本书都是基于稻盛和夫创办京瓷和第二电电以及晚年执掌日航而总结出的管理经验和人生智慧,因而这两本书就放在一块写了。一、稻盛思想与儒家文化读者两本书的过程中一直是持着怀疑和批判的态度甚至有些挑剔的眼光,因为读者两本书的感觉和读中国儒家经典的感觉基本上属于一个味道,他总是强调一种自己对自己的恪守,自己对自己的约束,好像我们处理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就简单地等同于我们处理自身与自身的关系,好像我们与外部世界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是通过自身与自身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这样难免给人以片面和压抑的感觉。完全不像西方文化中强调自由平等,个人主义的那种文化价值观那样鲜活生动。这两年,于丹作为传播国学文化的学者在中国媒体走红,尤其是她对儒家孔子的解读,仿佛为这个世界注入了心灵的鸡汤一样,无数内心背负沉重压力的学生、白领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把他当做心灵解放的使者。但是,我们有些人发现于丹的论语和社会上的成功学好像如出一辙,听听感觉很爽,可回到现实生活中仍就不能解决问题。其实背后的主要原因致我们解读孔子解读儒家的角度错了。我们没能回归到真实的现实历史中去,而是把古人拉到了现代,站在现代经济文化的基础之上解读孔子,所以难免不能真正体会到当初孔子的思想。春秋时期是礼坏乐崩的时代,是奴隶社会不断瓦解,新的社会形态逐渐形成的时代,孔子的政治目的是通过周游列国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其最终目的是让自己的政治思想整合社会、克己复礼,重建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他是作为一种统治思想来通知人民,以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其功效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和立场而言的。准确点说,孔子是通过政治家的渠道来实现了思想家的定位。所以我们当今社会解读孔子往往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因而总觉得儒家思想满是束缚。而稻盛和夫在这两本书当中也极力强调员工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现实,而他作为企业的创办人,推行自己稻盛哲学的内在机理好像是一个样子。因而开始是对他的管理哲学不是非常的赞同,但是后来读着读着发现稻盛哲学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在处理我们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过程中,外部世界与外部环境具有客观性,她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就某个时间段或某证条件下,我们能够改变的只能是我们自己。我们通过改变自己来间接地改变外部环境,从而实现自身与外部世界的良性循环。从这个角度讲稻盛哲学的确意义重大,对我们的个人成长和企业管理都有着重大的参考价。二、稻盛哲学对我们个人发展的价值参考稻盛和夫在《干法》的开始部分就说明,一个人不应该把工作和自己看成是两个完全对立的客体,他完全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统一于个人成长的历程中。对于工作方面可以提高效率、技术,对于自己可以修炼心灵,增加自己的厚重。正如他所言:“要从工作中体会出生命的精彩,就应该消除够工作和自己之间的距离,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两者密不可分,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产品,如果不注入如此深情的爱情事情就很难做的出色。”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很有价值的,他倡导我们应该在工作中修行,在修行中工作,把工作当做是提升自己内心和技术的最重要的渠道和方式。他背后的逻辑是,认得到快乐的渠道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即可以通过娱乐、游戏来得到快乐;又可以通过专心致志的工作,让自己精神内守,注意力力集中,通过完成工作获得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来满足自己内心的丰腴。反观西方,“劳动既是苦役”的观念,来源与基督教义。由于受基督教义的影响,劳动既是苦役的观念已经在西方人的脑中落地生根,从此他们把劳动和快乐堪称是彼此相互对立的事情,因而得出结论,劳动等于苦难不等于快乐,快乐只有通过放松、玩才能获得。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导致了两种不同的幸福观,也导致了两种不同的劳动观,因而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稻盛哲学是我们正确认识到应该有的劳动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劳动和自己的关系,是自己在工作和心理上都得到应有的提升。在《干法》当中,我认为最有价值的理论应该是稻盛和夫关与心智模式的理论。其中心智模式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处理问题是所遵循的固有程序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一件同样的事情,有的人会很积极的处理,从而使自己获得一个很好的提升;有的人却是消极处理,最终却会导致一个不理想的结果。可见产生两种不同后果的根源并非人们主观意识上判定的那件相同的事情,而是有这件事情引发,使人们的产生不同的不同心理反应。在心里学上即所谓的情绪A-B-C理论,相同时间的A,不同的心理反应B,导致不同的结果C。这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和思考,让我们懂得产生不同事件的根源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我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读稻盛和夫的思考

文档大小:2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