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读老子学成语教案(DOC).docx / 文档详情
读老子学成语教案(DOC).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6万字
约36页
0
2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读老子学成语教案(DOC).docx

读老子学成语教案(DOC).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老子学成语教案(DOC)

第一篇:读老子学成语教案(DOC)读老子学成语功成不居,有无相生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功成不居,有无相生的溯源及释义。2.知道功成不居,有无相生所关联的故事。学习重难点:1、了解成语的来源,意思。2、会合理的应用成语。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导入二:新授:(一)、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两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了解成语溯源:“生而弗(fú不)有,为而不恃(shì依赖),功成而弗居。”成语释义:功成不居: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也指功业成就而不自傲。1、功成不居(二)、让学生背诵这两成语意思及溯源。(三)、教师随机检查,小组互相背诵。(四)、教师出示增量阅读拯救法国的戴高乐和诺贝尔自传,让学生自由阅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五)、接着教师让学生和老师,共同朗读增老师和量量的对话,了解其中的道理,明白其中的哲理。(六)、小组合作互相学习后,并造句,或者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应用。三、自学2、有无相生成语溯源:“有无相(xiāng互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héng永恒)也。”(选自《道德经》第二章)成语释义:有无相生:有和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一)小组合作记成语,根据释义了解成语溯源(二)自读避实就虚画古寺和皮匠和银行家谈感受。四、课堂检测:1、背诵两个成语的意思和溯源。2、造句及默写。老子名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理解“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二、新授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了解成语溯源:在《道德经·四十八章》中,老子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对于这句话,历史上不乏各种解读者,我们在这里不作纯考据学的例证,而是就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于我们的启示作一点浅显的说明,以期对我们的生活有若干帮助。首先,什么是“为学”、“为道”?“为学”的对象是知识和技术。对于这些东西,人不去学习就不能掌握,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称之为“为学日益”。而何为“为道”呢?儒家讲“朝闻道,夕死可矣”;老子更是以《道德经》专门论“道”;佛学虽然不太用“道”这个词,但《心经》上说的明白,得道即是“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道”本是一个很难言说的概念,如果勉强对其做一个解释,“道”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是人生和宇宙的实相,是大千世界背后的那个“本体”。但在现实中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欲求的人,如何才能认识这个“道”,如何才能将自身行为与“道”和谐统一呢?中国的古圣先贤认为:人的觉性如同透亮光芒的珍珠,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理皆可以体认和觉悟。但是,由于人又充满了各种欲求,而这些欲求如沾染在珍珠之上的污垢,因为有污垢的存在,珍珠的光芒自然被隐藏,也根本无从觉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大道。无论是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还是老子的“为道日损”,皆是此意。所谓日损,是指要人们不断地去掉沾染在珍珠上面的灰尘——贪欲,从而把珍珠本有的光亮闪现出来。当人们不断地擦去“自性”上的污染,从而真正呈现出一个光亮晶莹的“自性”时,所谓人生宇宙之大道就能够与自性合为一体。这时人的境界就是“人与道同”。到了这个境界,孔子讲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讲的“内圣外王”,禅宗赞许的“大机大用”,皆成为现实。故此,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3、读成语。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理解“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课件《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二、新授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了解成语溯源:——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2、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3、学生齐读4、小组读5、个人读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理解“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课件《道德经》第三十六章二、新授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这个的成语的溯源、释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了解成语溯源:——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2、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3、学生齐读4、小组读5、个人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理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读老子学成语教案(DOC)

文档大小:2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