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I.教学大纲:syllabus/teachingprogramCeramic/pottery/porcelain本大纲适应于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及英语四级过关的非英语专业学生。陶瓷是人类最早利用自然资源制成的手工业品。由陶到瓷的进步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电瓷、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等不同体系的陶瓷。中国是陶瓷之国。而广东省佛山市是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建筑陶瓷总产量约占全国的60%、全球的25%。佛山陶瓷在今日之国际市场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产品行销世界五大洲。本课程的目的旨在为佛山培养地方经济外向型人才服务,让有志于未来从事与推动佛山市陶瓷工业、产品及文化外向型发展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与锻炼的平台,从英语语言与翻译入手熟悉与掌握陶瓷发展史、陶瓷材料、陶瓷工艺、陶瓷产品、陶瓷文化和陶瓷市场及国际营销等方面的知识。II.课堂安排:1.互动式课堂教学法,即教师讲课、学生翻译、教师现场评定和问答式相结合,使课堂成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实验性教学场所。2.提前一个星期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学生布置学习与翻译内容,上课时学生将翻译稿件下载在课堂电脑上,依次由学生演示翻译内容及翻译中的体会(难点和解决方法)。然后教师对翻译内容进行评定。III.考试方法: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1.期中考试形式是以二人为一组写一篇有关佛山陶瓷产业的英文调查报告,报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500—550英文单词的报告正文;第二部分是中文版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及参考资料,字数不限(第十四周交卷)。2.期末考试为课堂笔译翻译。第二篇:课程教学大纲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微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课程类别:选修课程学分数:4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口腔八年制参考教材: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生物化学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七八年制的专业基础选修课。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基础,主要阐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微生物在生物学中的地位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利用这些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课打下基础,使微生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二、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学目的:(1)系统地掌握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其营养、代谢、生长以及遗传变异、基因重组和生态分布等方面的微生物学基础理论。(2)较全面的了解微生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加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3)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教学要求:要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教学方法课堂ppt讲授、提问、讨论、答疑、课后作业四、教学内容(需标注熟悉、掌握、了解)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论这一章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学在纵向和横向的发展概况及学科特点等。主要内容:1、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2、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支学科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4、微生物学的特点及展望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实验课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使学生重点掌握微生物学中几项基本技术,主要包括分离培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涂片染色技术、显微观察技术及菌种保藏技术等,同时了解微生物的形态。重点和难点:本章难点对三大类微生物的认识与区分;教师需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实验课做好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主要内容: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掌握)1、无菌技术2、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方法3、微生物保藏技术第二节显微镜和显微技术(掌握)1、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2、制片和染色技术第三节显微镜下的微生物形态和大小(了解)1、真细菌和古细菌2、真菌3、藻类4、原生动物第三章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实验为辅,使学生重点了解微生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尤其区分出原核微生物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的区别。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微生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难点是不同微生物细胞壁结构的多样性,尤其要注意G+和G-菌的区别及应用;主要内容:第一节原核微生物(熟悉)1、细胞壁2、细胞壁以内的构造3、细胞壁以外的构造第二节真核微生物1、细胞壁2、纤毛和鞭毛3、细胞质膜4、细胞核5、细胞质和细胞器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营养要求”一节以自学为主,“培养基”一节以课堂讨论为主(事先布置思考题),然后以总结讨论课形式介绍有关“培养基”内容与“物质运输”内容,使学生重点了解培养基的组成原理和各营养物的生理功能。重点和难点:本

一吃****书竹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