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课后反思【整理版】.docx / 文档详情
课后反思【整理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9万字
约35页
0
3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后反思【整理版】.docx

课后反思【整理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后反思

第一篇:课后反思《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孙建香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曾说过:阅读教学要抓住文本的“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中,我认为文本的“领”就是这个句子:谈迁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才有这样三个阶段:(1)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2)(《国榷》被偷后)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3)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教学时,我从文本的“领”———“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切入,引导学生品读以上三个重点句,在品读中加深对“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这个信念的理解和感悟,真正做到在品读中感受文本语言,感受人物品格,感悟文章中心。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环节,谈谈我的实践体会。一、抓好感悟的“动情点”。古语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在阅读过程中,文本是“物”,感悟是“辞”,两者之间的纽带就是情感。情感是阅读的动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品读语言文字动了情,才会有所感叹。因此,要学生自主感悟,必须“动之以情”,要抓好感悟的“动情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想象画面”的方式让学生积蕴情感。因为谈迁离我们这个时代十分遥远,那些为编《国榷》,历尽艰辛的动人场面我们无法亲眼目睹,那就无法由衷地感受到谈迁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因此,我让学生读读句子,想想画面,将语言文字读到心里去,用心去看文本呈现的感人画面。如在教学谈迁第二次编写《国榷》时的情景,我就让学生充分品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把文字转化成画面,描述出来。有的学生说:“他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四处奔波、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我仿佛看到了谈迁四处奔波、忙碌的身影。”有的学生说:“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读这句话时,我看到了谈迁穿得很破旧,背着包袱,吃力地在风沙中行走。”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烈日下,汗水湿透了谈迁的衣服。我还看到了下雨的时候,道路泥泞,谈迁走在路上,一步一滑。”在想象的画面中,让我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谈迁一次次艰难跋涉、奋笔疾书的情景,学生的情感更是由于这具体而形象的画面逐渐积淀,慢慢渗透到对文本的研读中,这样的阅读感悟是多么真实、自然而又贴切。我还适时采用了“体验角色”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情绪,以利于更加有效地阅读感悟。如我在教学“茶饭不思、夜难安寝”这两个重点词语时,就让学生说说“谈迁在思什么,想什么呢?”再如,“如果让你形容此时谈迁的心情,你会用哪个词语?”将学生置于谈迁当时的情境中,站在谈迁的立场上思考,体验角色的情感,从而从内心感受到谈迁当时受到的“致命的打击”,准确而深刻地感悟到文本内涵。二、巧用感悟的“衔接点”。“浑然天成”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教学艺术,“水到渠成”的阅读感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教学目的,那么到底如何做到“水到渠成、浑然天成”,我想首先要做到自然有序的衔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主导”得亲切自然,层层深入,将学生带入一个完整而深刻的阅读过程。首先,我认为“衔接点”要顺其自然。我在教学时,精心设计了每一部分的过渡语。过渡语不仅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更能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在这样一种自然的学习情境中,学生能轻松自由地进入到课文每一部分的学习。真正走入课文了,才能用心去品味,完整地感悟文章内容。其次,我认为“衔接点”要层层递进。如我教学谈迁第二次编写《国榷》时,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充分体会到谈迁付出的艰辛,从而进一步体会谈迁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本来感悟到这一层面也是可以了,但是我发现了其中的一个重要教学资源,即“更加翔实、精彩”,为什么比第一次的更加翔实精彩,离不开谈迁越来越艰辛的付出,越来越坚定的信念。于是我利用这个短语巧妙地设计了这样一个衔接:你看,同样是400多万字,第一次用了20多年,这一次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内容却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第一次编写,是50多岁,而这次是近60岁了。如果把这些数字联系起来,你又会有什么感慨?通过朗读,学生从两段描写中感悟到谈迁第二次确实是更加地艰辛刻苦、坚定不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谈迁一次比一次坚定,有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由此可见,层层递进的“衔接”能带来步步深刻的感悟。三、精设感悟的“抒发点”。“有感而发”是阅读教学的自然生成,一堂成功的阅读课,就应该让学生“有感而发”。但是,究竟何时而发,何样而发,都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精心设计感悟的“抒发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对课文中心的把握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抒发的形式有很多,比如朗读、自由交流等。我在教学时,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写阅读批注来实现有效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课后反思【整理版】

文档大小:3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