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1.docx / 文档详情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1.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2.5万字
约43页
0
4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1.docx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1

第一篇:课题研究阶段总结1课题研究《团组学习的有效性与模式研究》阶段性总结班沙尔学校祁守德团组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一般是在大小不等的学习团组内展开的。小组合作则是团组学习中采用较多的组织形式,故每一学科、每一课堂中都能见其“芳踪”,然而,在这股团组学习热潮的背后,由于对小组团组学习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致使小组团组学习的有效性不高,有的甚至于异化为课堂的“点缀”。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我对如何进行小组团组学习、提高其有效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就自己的一点经验总结一下:一、合理组建团组学习小组。教师必须建立分组合理,职能明确的团组机制。组建团组时首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异质团组,表现为团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组间同质”即团组间尽量减小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尽量使团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二、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适当适时合理有计划、有序地进行团组合作。(1)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合理选择有团组学习价值的学习内容,忌生搬硬套。有些内容很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用讲授或自学的方法可以清楚的,有的教师也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方式是不经济的。因此,教师备课时要分析内容的性质、难度,是否有团组学习的价值,可用其他教学方法就能达到目的的内容,不必一律交由学生团组讨论,切忌生搬硬套。例如人教版版九年级物理《浮力》这一节:物体在上浮、漂浮、悬浮时是否受到浮力,学生只需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和课本插图自学就能明白,基本不需进行团组合作;而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呢?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矛盾,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团组学习的价值。再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这节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和老师补充说明弄清楚,几乎没有必要进行团组学习。(2)适当适时地安排团组学习。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中盲目地采取团组学习方式,团组学习次数太多,不能一一落实,使最后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完成,结果收效甚微。为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必须适当地安排团组学习次数。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传播》一节中可进行团组学习的地方很多:①声音的产生。②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③气体能传声④固体、液体体能传声,⑤真空中能传声吗?⑥声音是具有能量的,等。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为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一般会安排①④⑤。同时还要注意抓住团组合作的契机。在课堂中开展团组学习,不能单凭教师的意愿,想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应当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合作的最佳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团组合作的优势,促进学生有效的团组学习。常见的时机有①小组出现较大分歧时,例如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②学生的思路不开阔时,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透镜》中,请你运用3种方法来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③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而个努力又无法完成时等等。(3)小组团组学习应该是有计划、有序的。要保证团组合作有效,保证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要求课堂行为必须是有计划、有序的,尤其是学生思维必须是有序的。曾经有人认为现代课堂在团组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备课,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没有教师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计划,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没有课前的设计中充分地预见,就难以使团组学习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发展。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从教学内容、学生、教具等计划好团组合作的各个环节。同时还要注意在团组合作中学生思维必须是有序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总体原则是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按照由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组合成题。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一节中进行团组学习:声音怎样产生的?为了便于学生合作与理解我设计了几个子合作课题:子合作课题①如何让你桌上的器材和身边的物体发声?;子合作课题②:如何让正在发声的物体不发声?;子合作课题③:发声与不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区别?从而保证合作的层次和关联性,以便于学生的思维保持连贯、有序。三、小组团组学习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案例]:我曾经听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变阻器》一节课。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理解变阻器的原理、结构、使用和作用,把学生带到实验室中上课,并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和作用进行了小组团组学习。学生一进实验室,就开始出现躁动,出现较大的噪音,并开始“研究”起桌上的器材来。小组团组学习时,声音就更大了。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停地喊“老师,我……我”,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或者当教师没有让自己发表意见时,觉得这些与自己无关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1

文档大小:4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