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范文大全).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1万字
约18页
0
2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读后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范文大全).docx

读后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范文大全).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后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范文大全)

第一篇:读后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救国之路——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后感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是陈旭麓先生晚年精心编撰的一部哲理性历史著作,全书共20章30余万字,以总揽全局的气度和全新的史学视角,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社会意识等方方面面展示了近代中国极其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近代社会是中国所有社会中最复杂的一个社会,它同时将多个社会意识形态和结构层次复杂地融合在一起。在各种矛盾的相互冲击的大浪中,这种社会成为一个变形的社会,而这种畸形正说明它是历史承前启后的重要转折。陈先生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意识的转变为主要层次阐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1840年,英国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天朝的大门,中国从此进入近代史。陈先生在书中说道:“林则徐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最先拿起西方这把尺量出了中国的短处。„„战争的权威性,在于它把矛盾置于生死存亡之中,并用暴力戳破了一个窟窿,迫使人们去认识自己的对手。”震撼下第一人林则徐,后有魏源,洋务„„当中国走入19世纪的时候,六十乾隆盛世已经过去了,与“盛世”相比,19世纪一开始就是暗淡无光的。孕育和蓄积于上一世纪的种种社会矛盾,在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人口、财政、武器、吏治的种种难题。人心在变,士风也在变。民间的揭竿早饭与士大夫的经议论,表现了朝野皆为忧患所苦。这本是王朝有盛转衰途中的历史旧景,但海舶东来,由中西贸易而渗入中国的洋物和毒品,又给世变添加了新的内容。它们像天边的乌云一样涌来,造就了下一世纪的多难与动荡。陈先生在书中对历史的评价,总能运用用优美、洒脱的文笔,举出深刻的案例来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谈到太平天国的失败时,他说道:“天国的悲剧意义不仅仅在于它失败的结局,更在于它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又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在论及义和团及其失败时,先生写道:“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当道德的愤怒仍然同旧时代连在一起时,正义者是不可能战胜非正义的”。他曾在书中反复提到历史在经过一个巨大的迂回之后,又似乎回到了原来的起点。这句话十分经典,它形象地刻画了近代社会在“欧风美雨”炮轰下从抵拒扼杀改革到不得不重新认同改革(从王朝到个人)的历程,而这种迂回又是以碰壁为代价的,当然迂回中也认识了历史。这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显著特点。陈先生在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说道:“百年中国所受到的纷至沓来的压力,本质上就是资本主义按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改造落后民族。西方民族强暴的侵略和扩张同时又不自觉地裹挟着一种不能用意志和感情化解的历史内容,那就是逼迫中国改变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制度。因此,只有在实现自身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才能真正抵抗一个近代化了的侵略者。这是历史赋予近代中国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同一性。先进的人们之所以为先进,就因为他们深浅不同地体会和理解了这一历史趋势,所以,力求用自觉地改革来实现中国的自强,并以此阻止来自外国的进逼;顽固的人们之所以顽固,就因为他们抱残守缺,一厢情愿地指望用封建主义来打败资本主义。这种改革和反改革曾经形成争论冲突,并贯穿于近代史的每一个环节而构成百年历史的主线。但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并相应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这段话令我印象深刻,它道出了历史发展必然规律,以及中国人在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对历史潮流现状的清醒认识,巨龙猛然从睡梦中惊醒,打破笼罩了千年的封建礼教,开始谋求救国之路。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发生,只有短短的八十年。但这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剧烈变化的八十年。这个时期,随着外国资本注意越来越深的倾入,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家独立、民族生存,曾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当时的先进人物,从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到孙中山,曾经举起过各种思想武器,设想过各种救国方案,但都一一破灭,每次斗争差不多都以失败告终。直到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壮大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才在党的领导下逐步走向胜利。当年激烈而复杂的斗争虽是过去了,但斗争所表现出来的历史规律,有的至今还在沿用。过去的斗争与当前的生活仍有紧密联系。中国近代史上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对我们今天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仍有借鉴意义。第二篇:《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翻开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看到别具一格的目录,便有颇深的感触。自初中开始学历史,所见的对中国近代史的叙述无外乎以阶级斗争为轴心,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三次革命高潮的递进为主线的构架。这种构架标志着历史阶段上的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水平,然而积久不变,便成了束缚人的框架。史家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读后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范文大全)

文档大小:2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