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主义教育论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万字
约18页
0
2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主义教育论文.docx

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主义教育论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主义教育论文

第一篇: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主义教育论文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人们的这个认识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都受他的影响。忽视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教育,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对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语文的工具性被过分或片面地强调,再加之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推波助澜,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容易陷入急功近利、浮躁的境地,导致的结果是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主义色彩消失了,学生的语文个性发展没有了,作品对人的心灵的熏陶与灵魂的净化作用减弱了……这就好比是面对一盘可口的美味佳肴,如果去一味研究它的营养搭配是否绝对科学,却忽略了它的美味可口,就会品不出菜的绝妙与滋味。伴随而来的就会是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教师光在上面干巴巴的“分析”,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会很快的消退,甚至消失。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自然无从谈起,剩下的就只有语文的悲哀了。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就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何谓“人文”与“人文性”呢?《易经》中说:“文明于止,人文也。”说“人文”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其作用是“教化天下”。《现代汉语词典》中则解释说:“人文”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那么,“人文性”指的就是文化性,对语文而言也就是指语文的文化内涵。我们教语文,不仅仅是教学生识字分段找中心,对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行理解才更有助于我们对作品的深层次了解。如果只是对作品进行空洞的说教,其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加强对作品的“人文主义”教育呢?怎样才能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呢?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就是走一个来回,从‘文’到‘道’,再从‘道’又回到‘文’”。这其中的“道”指的就是文化内涵。简单地说,就是从文学知识入手,深入到作品的精神内涵之中,再去揣摩作者在语言方面的精妙等精髓,从实践中去提高,达到教化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等目的,净化他们的品质与灵魂,给他们情感上深层次的体会,从而最终积淀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做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的发展。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在教学时如果只是对课文的层次、中心、语言特点等方面去加以分析,而忽略文中饱含的浓浓爱子之情,则无从谈起教好这一篇文章了,学生的思想上受不到感染,情感教育不能得到培养,久而久之,无论什么感人的文章都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与内心世界,用文化内涵去感染人,你会发觉语文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学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大增。从古人的嬉笑怒骂中去接近他们的生活,接近作品中的人物内心世界,走进他们真实的灵魂深处,让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品格得到提高,灵魂得到净化,你便会觉得教语文又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们便会看到:鲁迅是怎样用“匕首”一刀刀刺向敌人的心脏;冰心有怎样的一颗童心在和孩子们心灵融合;李白飘逸洒脱的仙人之风;居里夫人对工作的认真、执著和不朽的人格;贝多芬又是怎样在演奏生命的乐章……因此,搞好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主义教育,是我们当语文老师的责任,也是一种幸运。我们应该潜心研究课文,不要一味抱着教参不放,要善于抓住文章中最能感染人物内心世界的语句,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更要善于从字句间去体味作品精妙的文化内涵。当然,要做到这些,首要条件就是我们做教师的更应该具有高尚而丰富的人文情怀。“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为了我们的语文教育事业,为了孩子们的思想得到更全面、更科学的培养,我们应在文章的人文教育方面多下一些功夫,这样,我们就一定会看到,灿烂的桃李之花会开遍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论文一、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突出人文主题1、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材是学生的精神与态度形成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启发学生对生命、社会进行深入地思索。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在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传统目标加以关注的同时,应该真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突出位置。例如人教版五年级《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中,教师应该在讲授课文前,让学生自主阅读古今中外关于祖国、民族的文章,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伟人和名人的爱国故事,体会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树立对中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树立为国家繁荣与民族振兴奋斗的远大志向。课堂上学生再阅读这篇《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时,情感与价值取向都自然勃发,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素质教育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我国的审美教育与西方比相对落后。美育能促进人的感性思维活跃,使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更加活跃。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捕捉教材中蕴含的情感,能通过调动教材中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学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主义教育论文

文档大小:2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