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谚语中的生物学知识.docx / 文档详情
谚语中的生物学知识.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6万字
约29页
0
3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谚语中的生物学知识.docx

谚语中的生物学知识.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谚语中的生物学知识

第一篇:谚语中的生物学知识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的性状都跟亲代相似,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生物在生殖过程中,亲代把自己的遗传物质(DNA)准确地复制出两份传给后代,使后代得到了同亲代相同的遗传物质,从而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由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所以每种生物的后代都与它们的亲代基本相同,因而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2、“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生物的变异亲代及其子代之间的性状相似却又不完全相同,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联系我们学过的减数分裂知识,不难理解亲代传给不同子代的遗传物质(DNA)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由于环境的不同也可能引起性状表现不同。生物变异有遗传的,也有不遗传的,如果是发生在体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变化一般不会遗传给子代,而发生在生殖细胞里的遗传物质的变异就会通过生殖过程遗传给后代。由于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甚至可以形成新的物种。3、“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种内斗争关系这一谚语揭示了生物为了争夺食物和空间等生存资源而发生种内斗争的现象,还涉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虎是大型肉食动物,处在较高的营养级里,按照能量流动的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且传递效率只有10%~20%的规律,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较少,因此其个体数量也就越少。在获得有限的食物空间里,虎的数量越少,就越容易获得食物来维持生存,其数量多时则不能维持其生存。为了生存就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样就会出现“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二”并不是准确数,只是表示数目少。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捕食关系这句谚语形象阐释了生物之间的不是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这句谚语隐含的完整食物链应该是:植物→蝉→螳螂→黄雀,在这条食物链中,植物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蝉、螳螂、黄雀都是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二、三、四营养级。5、“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生物的竞争关系从生物学上分析,这句谚语解释了生物种间的竞争关系。种间竞争的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被消灭。不同生物之间会因争夺相同的食物、空间等资源而形成竞争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生活方式和习性、栖所及食物类型越接近,其竞争程度就越激烈。6、“飞蛾投火”——生物的应激性这句谚语描述了昆虫对光发生的应激性,即昆虫的趋光性。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生物因为有了应激性,便能对周围的刺激发生反应,从而可以避开不利的刺激,使生物体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联系到生物,我们应该想到利用“诱虫器”捕捉昆虫是利用了“避光性”、利用“性引诱剂”消灭害虫是利用了生物对异性生物性激素的趋向反应。7、“一朝被蛇蛟,三年怕井绳”——生物的条件反射这句谚语是人因害怕“蛇”而产生的一种对“预设的性状相似的食物”存在条件反射的现象。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一种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这种反射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通过这条谚语,我们应该要联想到学过的添减反射的结构基础以及神经冲动的传导等相关知识。8、“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人和其他生物一样,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生物要从环境中不断地摄取物质和能量,因而受到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够不断地影响、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既要看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又要考虑到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尤其是人类活动如砍伐森林、围湖造田、建产工业与民用设施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我们要力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大力宣传环保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第二篇:生物学谚语谚语、俗语、成语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2010-12-310:44|发布者:柯珲璋|查看:993|评论:0|来自:福建中小学生在线摘要:蕴含生物学知识的谚语、俗语、成语大盘点。关闭广告展开广告叶落归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树叶落下后,其中的营养又被根吸收,比喻不忘本源。落叶中的有机物通过细菌、真菌等的分解作用,产生的各种无机营养成分又被根吸收。同时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又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由此可见,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描述的也正是这一生态现象。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生物要从环境中不断地摄取物质和能量,因而受到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要看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也要认识到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了生物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谚语中的生物学知识

文档大小:3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