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docx / 文档详情
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2.2万字
约37页
0
4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docx

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第一篇: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新乡市名著研究小论文谈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新乡市长垣县芦岗乡四中程绍硕我读过吴敬梓先生的《儒林外史》多遍,感受颇深。在我所知道的科举取士的时代里面,只有进业中举,才能够步入升官发财的坦途。于是天下的读书人,莫不终其一生,埋头于八股文章,什么进德修业的理想,都在追求名利的欲望之下丧失殆尽了。我认为《儒林外史》就是暴露古代知识分子的丑陋面貌的讽刺小说。和世界上别的卓越的讽刺作家一样,吴敬梓先生描写了中国十八世纪封建社会的卑鄙黑暗现实的时候,是混合着痛苦的憎恶和明朗的笑的。我认为这部小说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为:辛辣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的高度统一。写实是讽刺的基础,真实是讽刺的生命。小说中所讽刺的人和事,像周进、范进的热衷科举,严监生、张静斋的横行无忌,王惠、汤奉的贪酷凶残,匡超人、牛浦郎的精神堕落等等,都是作者对司空见惯的生活真实的艺术概括。这种辛辣的讽刺还投向了悭吝的地主,投向了封建地主的帮闲。严监生、胡三公子都是“有钱癖,思量多多益善的人物。严监生因为心痛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草,费了油,以致临死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这个场面是读过这部小说的人都不能忘记的。作者在这部小说里嘲笑了这种剥削阶级的特性,而对于各种轻视金钱的人物却给予了同情和赞扬。和高利贷剥削相结合的大地主盐商,也是这部小说里嘲讽的对象。书中嘲讽了他们冒充风雅,忌讳自己出身的微贱,并且揭露了他们的骄奢淫逸,仗势欺人。此外,作者还描写了一批依附封建地主阶级和盐商生活的帮闲,一批“斗方名士”。这类人物的心理,可以用牛浦郎的想法为代表。牛浦郎在牛布衣的诗稿上看见题目上写着“呈相国某大人”,“怀督学周大人”等等之后,就想到:“可见只要会做两句诗,并不要进学、中举,就可以同这些老爷们往来,何等荣耀!”牛浦郎这样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厮,突然有此念头,并且从此就堕落到卑鄙无耻的地步,在描写过程上好像有些不近情理,然而作者的用意却是想通过这些人物,从科举制度的另一个方面来写出当时的社会的腐败。这样一些人物的存在,不但有想和达官贵人往来的虚荣心,而且认为这样就可以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农民群众的上面,存在着庞大的不劳而食的官僚、地主,还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寄生虫。这正是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真实基础上的夸张。吴敬梓先生从人物关系及人物所处的客观环境出发,使夸张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显得合乎情理。如周进的撞号板,正是他在屡考屡败,受人侮辱,穷愁潦倒的经历中产生的心酸、屈辱、绝望心境下所必有的行为。像范进的发疯,范母一喜而死,严监生临终时因点了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等精彩描写,都因合理的夸张而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矛盾,让人物处在自我暴露、自我嘲讽的地位,取得讽刺效果。如匡超人对人吹嘘他文明五省,却不知“先儒”二字是何含义;严监生吹嘘自己“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但却强圈别人的肥猪,使其高尚的言行与卑劣的行动形成强烈反差,取得讽刺效果。运用白描手法进行讽刺。作者往往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与细节进行白描,不作主观评论,把爱憎寓于具体的描写之中,如写马二先生游西湖,完全让主人公自己行动:看到好吃的,他就羡慕得喉咙里咽唾沫;看到仁宗皇帝的御书,就马上磕头下拜;看到女游客,就低头不敢仰视;看到茶馆的女招待,就转头离开;看到书店里自己的八股文选本,就打听它的销路。游了几天西湖,他对这里的秀丽景色一无领会。靠这种白描手法,使马二先生的思想迂腐、精神空虚自然而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收到“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的艺术效果。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既有人物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龌龊的心灵的对比,又有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作不同态度的对比。如梅玖在周进初到薛家集时,他“慢慢地立起来和他相见”,而周进中举做官后,他就向周进的长生禄位牌叩头。胡屠户对待范进前倨后恭,他到范家两次贺喜,第一次是范进中了秀才,他凶神恶煞般的训斥范进,贺礼微薄,骄横傲慢;第二次是范进中了举人,贺礼厚重,态度谦卑。还有同一人物思想性格不同方面的对比,如马二先生性格中善良敦厚的一面与迂腐可卑一面形成对比,王玉辉鼓动女儿自杀殉夫与女儿死后内心的悲伤的对比。我认为,在这些对比中,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受到了无情的嘲讽和批判。因为作者所憎恶的是八股科举制度,而非现实中的某个人,是要通过讽刺给人留下严肃的思考,而非制造廉价的喜剧效果,所以他对于不同地位的人物采取不同的讽刺态度。如对王惠、汤奉、严监生、王德、王仁等,是无情的鞭挞;对马纯上、王玉辉等人则是既有讽刺批判又有怜悯同情。对周进、范进,在他们未中举时,是讽刺中有同情,且以同情为主;但对他们中举以后的所作所为,则变为辛辣的嘲讽。鲁迅先生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文档大小:4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