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谈话要点审题教学 第一篇:谈话要点审题教学现代文阅读审题及答题指导前言中学生大阅读存在的问题1、审题意识薄弱,不能准确全面理解题干要求,答非所问,不能得分。2、表达能力较差,不善于按题目要求整合答案,辞不达意。为此,必须教给学生了解不同题型的不同审题思路和答题方法。审题提示:1、站在作者角度解读文章2、站在命题人的角度阅读题目3、站在阅卷人的角度回答问题4、了解不同题型的不同答题方法。一、站在作者角度解读文章关注作品中的“自我”散文是一种“自我”文学,“个性”的文学。散文中的“我”,是真实而独立的写作的主体.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心波动、情绪变化、心理体验等,都表现得具体而生动,使“我”成为全文表现的“主角”.读这样的作品,首先要把握“我”,要看透材料后的主观色彩,回答问题时尽量与“我”挂钩。整体感知文章A、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B、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C、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文体、思路、内容、主旨、情感、特色二、站在命题人的角度阅读题目对象、范围、角度、数量、方式现代文阅读板块分两部分,注重考查方向难度的层级性。前一篇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文体说明议论没有限制;后一篇从文学鉴赏入手,考查深层次能力,多是文学作品。比如要点概括,前面考提取信息,浅层次筛选;后文要整体驾驭全文,进行概括提炼,要求提高了。词句理解,前文只考语言的严密性,如一个词能不能删,或者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后文则是文学鉴赏,初步品味一些关键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或是传达出什么心理活动和情感,上升到了文学鉴赏的高度。文意把握,前文主要是整合信息,后文则是对主题情感的品析。(前文选择题可能会去掉。)后文还有一道作品感受或内容探究题,要求紧扣文本,从文内到文外,而不是简单的启示感受。三、站在阅卷人的角度回答问题方便老师提取答案要点,形式上和内容上都要注意,语言的组织和书写习惯等方面都是得分的要点。四、了解不同题型的不同答题方法。1、品味词语的内涵这种题型目的是检验学生信息筛选的能力,这种命题方式完全吻合历年来以检测整合能力为主的考查。而这正是建立在信息的能力基础上的感悟能力的展现。回答这种题,一定要对文中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信息的筛选包括筛选式概括和转换式概括。2、分析(题目、语句、内容)作用、效果(好处)“作用题”的设题角度及其范围1)标题的效果2)首段的作用,中间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3)第二人称的作用,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4)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的作用5)插入史实某一事件的作用,6)引用诗文或格言的作用,7)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8)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提示:这种解答“作用、好处、效果”的题一般从两个角度来做答。其一是形式,结构作用,技巧效果,语言魅力等方面。即包括结构作用、表达技巧、语言效果几方面。其二是内容,内容包括形象刻画,情感抒发,思想展示,主旨表达等方面的作用;即:表现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此外,答题时势必要考虑与文章主旨的关系。(一)文章开头作用的回答角度不论具体的写法有何不同,但作用往往是以下作用:1、点题2、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3、引出所写的对象4、设置悬念5、增强艺术感染力6、渲染氛围7、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二)文章中间内容作用的回答角度:文中的内容,其作用往往如下:1、过渡2、为下文铺垫3、照应前文4、对比5、类比6、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7、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旨在理解中间内容时,要注意结合题目,考虑它与上下文及中心之间的关系。(三)文章结尾作用的答题角度:1、照应题目2、照应开头3、拓宽内容4、总结全文5、点明主旨,深化主题6、引发读者思考,给读者回味思考的空间等4、解读抽象性语句的形象含义文学语言的鉴赏离不开对文本信息的解读,要做到:①紧密联系上下文;②把握文章中心话题和主旨。5、赏析带有各种表达技巧的句子的艺术魅力[散文的表达技巧]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等)、议论、说明表现手法:象征、铺垫、烘托、衬托、对比、人称等结构手法:线索、转换、过渡、照应、详略等;语言修辞:描绘类(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语气类(反问、设问)等等提示:要答出“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可按照以下思路解题:1、指出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表达技巧)2、结合具体句子解说这种写法3、最后是这种写法能起到什么作用(明确这种写法有何特点)此外,既然“作用”分析离不开内容,那么解析鉴赏表达技巧时就必须充分考虑与“主旨”的关系,艺术分析离不开文章基本信息的把握,必须把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作答。6、赏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文学作品以形象反
An****99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高平市第一中学2023年高三综合题(三)物理试题.doc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3月份两校联考物理试题.doc
迪庆市重点中学2023届高考物理试题命题比赛模拟试卷(31).doc
赣州市红旗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物理试题试卷.doc
福建莆田秀屿下屿中学2023年高三高考考前指导卷(2)物理试题.doc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3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
福建省龙岩高中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试卷.doc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3月新起点考试物理试题.doc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一中2022-2023学年5月高三联考物理试题试卷.doc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中学2023年下学期高三联考物理试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