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谈谈忏悔(本站推荐) 第一篇:谈谈忏悔(本站推荐)谈谈忏悔肖青青马克思主义哲学2013020003[摘要]“忏悔”一词出于拉丁文,是“自我坦诚”、“自我揭露”之义。在宗教史上,忏悔又有“完全忏悔”和“不完全忏悔”之分,而随着时代发展,忏悔也有了“古代忏悔”和“古代忏悔”。流传于世的三本《忏悔录》各有特色,都在当时起到了积极影响,对西方忏悔精神起到了发展和塑造的作用。在历史上,中国并没有在西方文化的话语体系下的忏悔精神,要中国拥有忏悔精神非一蹴而就,而忏悔精神对一个民族的兴旺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但中国文化有“内省”意识,它与西方提倡的沉思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应该鼓励急躁的中国民众静下心来好好沉思一番。[关键词]忏悔;《忏悔录》;悔过;沉思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在进行大量的动物实验后提出了著名的学习理论,那就是“尝试—错误说”,他认为人和动物一样,是在解决问题中经过多次尝试,逐渐发现并保留了正确的反应,淘汰了错误的反应,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试误的过程。人生在世,难免要犯错误,有些错误会伴随人的一生,有些错误却是过后就忘记。对待错误,有人会选择遗忘,有人会默默承受,也有人会将它公开,谓之“忏悔”。一、忏悔释义忏悔一词从产生之初就充满了宗教意味。“confession(忏悔)”一词源出拉丁文“confessio”,所内涵的是“自我坦诚”、“自我揭露”之义,在神学中指向上帝坦白自己的罪恶。而汉语神学的“忏悔”一词借自佛教用语。佛教的“忏悔”之“忏”是梵语“忏摩”的音译,原意是“忍”,请求他人容忍、谅解之意;“悔”则是梵语“阿钵底钵喇底提舍那”的意译,是指“自由罪状”,为追悔、悔过之意。在基督教“救赎论”中,“忏悔”是“罪人”获得“救赎”的必要条件,是“信仰”的核心所在,人只有无条件地信仰上帝,知罪并悔罪也即“忏悔”,人才能获得上帝的恩典,升入天堂。中世纪基督教教父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就是基督教的“忏悔”学说的典范性著作,他写作《忏悔录》更多的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自己所蒙受的天主恩泽,从而发出对天主的赞美与歌颂。到了中世纪中后期,基督教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宗教思想也受到质疑,其中在哲学上最为知名的莫过于关于“共相”、“殊相”之辩,也就是“实在论”与“唯名论”的纷争。“实在论”与“唯名论”两派争论的实质就是关于上帝到底是一个实体还只是概念,而涉及到忏悔方面,则是“完全忏悔”与“不完全忏悔”谁占主导的争论。“完全忏悔”与“不完全忏悔”都是指忏悔行动的动机:“完全忏悔”指基于上帝之爱并回应上帝之爱的幡然悔悟,而“不完全忏悔”则是因道德上的恶行而畏惧上帝的惩罚之正义而引起的悔罪。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两种忏悔的完美体现,他在前几卷关于自己生平记述是关于自己内心因自己做错事而悔恨的描述,到了第九章则描述了在上帝的神圣恩典中获得新生的心灵状态。他在书中所展现的正是他的心灵从出于肉欲之意志的“不完全忏悔”及其恐惧、悔恨和不安,到出于灵性之意志的“完全忏悔”及其感恩、喜悦和超脱的转变。在十一世纪以前,普遍认为“完全忏悔”超越于“不完全忏悔”,到十一世纪,在阿伯拉尔和伦巴多的影响下,“补赎圣仪”之忏悔和赦罪得到强调,但“完全忏悔”仍然被看成是先于赦罪的正当的赎罪行动。而随着经院哲学的衰颓,“不完全忏悔”大有取代“完全忏悔”之势。随着宗教神圣外衣的逐渐褪去,忏悔也有了“古代忏悔”和“现代忏悔”之区分。从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到卢梭的《忏悔录》可以看到“古代忏悔”和“现代忏悔”的明显区别,奥古斯丁的“忏悔”意识到“与神性的本质特征的充分性相比,人类的个性是不充分的”,因此奥古斯丁最后达成的乃是关于人类之个性的“他律”,而卢梭则把“自律”树立为自己的目标,他的“忏悔”是向自己忏悔,是渴望得到自己内心的安宁,因此可以说“不完全忏悔”之痛苦和恐惧所导致的在救赎问题上的绝望是现代性忏悔之根源。二、三本《忏悔录》之比较谈到忏悔,少不了对世界上流传广泛的三本《忏悔录》的比较。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自传作品,卢梭的《忏悔录》则是第一部现代自传作品,托尔斯泰的《忏悔录》深受卢梭和奥古斯丁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的特色。前述三个人,身份各不相同,奥古斯丁是虔诚的拉丁教父,卢梭是启蒙思想家,托尔斯泰则是文学大家,虽然后两人写的《忏悔录》都有奥古斯丁的影响,但立意、主旨却各有特色。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成书于397年左右,全书共十三卷,内容分为两部分,卷一至卷九记述了他23岁以前的生活历史,卷十至卷十三记述了他在撰写此书时的心路历程,包括对《旧约创世纪》第一章进行诠释,然后在歌颂伟大的天主中结束全书。从全书的结构中可以看书,虽然奥氏的《忏悔录》一直被看作向上帝“忏悔”罪责的代名词,但忏悔并不是他著述的主要目的,奥氏是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

一吃****新冬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