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调研活动八忌.docx / 文档详情
调研活动八忌.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3万字
约23页
0
2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调研活动八忌.docx

调研活动八忌.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调研活动八忌

第一篇:调研活动八忌调研活动八忌郭土水调查研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功,通过调研,摸实情、听民意、排忧患、理思路、出新招,是好事,很有必要。然而纵观近些年的一些调研活动,似有“异化”之嫌,或张冠李戴,或小题大作,或雾里看花,或流于形式,这些都与调查研究的本意大相径庭。有感于此,笔者提出调研活动“八忌”:一忌名不副实。把调查研究活动当成“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诸如检查、评比、验收、参观、考察、巡视,甚至个人走亲访友、假日郊游、同事串门、观光旅游、避暑休闲等,都冠以“调查研究”之名。究其原因,理论上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之说,政策上有不搞名目繁多的达标评比、检查验收之禁,于是乎,扯起“调查研究”的旗号,名正言顺,冠冕堂皇,何乐而不为呢?殊不知,这是对真正意义上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的亵渎,是挂羊头卖狗肉,群众看到眼里,骂在心里。二忌兴师动众。往往是调研者未动,电话先行。无非是要下面做好食宿接待以及有关材料准备。这样一来,下面的人就不得安宁了,要根据调研者的职级和相应的要求,考虑接待的规格,安排作陪的对象,理出行走的路线,还要尽可能多地提供有关素材,乃至要预先准备好书面材料。一级传给一级,层层都得做好准备,调研者的级别越高,陪伴的人员就越多,上上下下,兴师动众,忙得不亦乐乎。其结果是:调研材料被早巳准备好的“官方”语言占据,了解不到实情,听不到真话、实话,更听不到“杂音”;调研队伍所到之处,当地大小干部倾剿出动,导致该办的事不能办,工作部署被打乱了,工作秩序也被打乱了;调研者职位愈高,其牵动的层次就愈多,陪伴的人员就愈众,一路浩浩荡荡,真是劳民伤财。三忌蜻蜓点水。或把调研活动当成纯行政任务,让下去调研就去调研,别无深虑,走到了之;或没有也不愿意到群众中、到第一线、到实际中去,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纸上谈兵,敷衍了事;或为了赶时日,走不远、坐不住、听不进,更住不下,走马观花,道听途说,草草收兵;或天女散花,东抓一把,西扯一块,缺乏全面性和有代表性的调查,只是就地就近就便,不愿作艰苦的努力,见云就是雨,拿了材料就走。这种调查方法不可能拥有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很难有深入的了解,更难有重大的发现,当然也就很难形成有见地、有分量的调研报告了。四忌随心所欲。不是以工作需要或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而是把调研活动当成一种时髦、一种展示、一种效应,甚至作为哗众取宠、禀报政绩的一种手段。于是乎,凭空臆想设计调研课题的有之,匆忙上阵无的放矢的有之,突发奇想不合时宜的亦有之。这些,往往是决策者的随心所欲、一时兴致,作为执行调研任务的同志,则处于一种被动或盲目半盲目状态,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调研,调研什么,如何调研。于是乎,不乏不情愿者,不乏应付了事者,也不乏苦心钻营、投其所好者。五忌先入为主。不是从调研中出观点、理思路、找规律、得结论,而是带着框框下去,力图从调查了解中找到例子或材料,来证明业已形成的观点或理论,这是典型的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做法,是对实践出真知的背离。倘若你的观点、理论是片面的乃至是错误的,尽管它可以从实际的例子中找到佐证,甚至有非常丰富的佐证,结果得到的还是本末倒置的结论;又倘若将这些不正确的观点或理论引入工作思路中,就可能造成决策的失误。工作有这样那样的失误,而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到头来,糊弄了百姓,欺骗了自己,贻误了工作,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有百害而无一利。六忌漫无边际。热衷于搞规模效应,搞不切合实际的延伸与拓展。一个调研课题,本来可以在一定的范围一定的对象中开展一定形式的调研,问题就可以弄清或解决,但有的地方却一味求全求细:一是在课题上搞延伸,有大课题、小课题、子课题,又有分课题,以为越细越好;二是范围上搞拓展,各种类型、各个层次、各个领域都搞,以为越广越好;三是在形式上无所不包,电话咨询、问卷调查、集中座谈、专题汇报、个别走访、群众测评、资料汇总、历史考证等,以为越多越好;四是时效上无界定,有的没有时间制约,遥遥无期,有的没有人员限制,多多益善,有的没有范围规定,四处出击,还有的没有内容规范,各行其是,以为越活越好。于是乎,要么是兴师动众,劳神疲骨,要么是旷费时日,事倍功半,要么是喧宾夺主,适得其反。七忌有调无研。只是将调查了解得来的情况进行记录,照单全收,缺乏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综合分析,没有从理性的高度总结出经验、规律或理论来。不管是典型经验的调查、揭露问题的调查、历史沿革的调查、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还是其他情况的调查,如果仅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结果,则只是“调”。而在此基础上的深加工,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繁杂的事物表象中看到共同点,提炼观点、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对现实工作有指导,对后人有启迪,这才是“研”,才是最根本的,也是我们调研的目的。如果有调无研,只做“复印机”、“传声筒”,终究还是一堆原材料,于指导工作相去甚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调研活动八忌

文档大小:2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