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财会专业建设标准相关材料(精选5篇) 第一篇:财会专业建设标准相关材料东海中等专业学校财会专业建设相关材料我校由1985年开办,首届开设的三个专业中就有财会专业,一度红火。不少毕业生进入企业对口做了会计工作,也有一些到了银行、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至2000年,由于社会需求结构变化,曾停办该专业数年。2006年恢复至今。一、市场调研及行业前景经对财会专业发展前景的调查与论证,我们认为:所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只要是有经济活动的单位和组织,都要进行会计核算、监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国家税收管理人员、政府职能部门人员为更好实现其职能也需要懂得财务会计知识。因此,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近年来,东海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国企改革的力度,工业生产和投资需求强劲增长,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根据东海县07、08、09年民营经济组织个数和民营企业个数的增量趋势,预测每年民营企业增加600个,这种情况必然使企业的会计人员需求量会大幅增加。虽然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小,业务量也小,对所需会计人员的专业要求相对较低,但是这些企业的用人规格却很高,他们往往要求员工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不但要懂一些财务知识,还要兼做单位办公室的内勤及办公文员等工作。然而小型企业很难吸引高学历的财会人员,这也正好为我们中职的学生留下了一片天地,使中职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得到了良好机遇。我们的学生,不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财务知识,可以解决日常的财务问题,而且在校时,还接受过系统的礼仪、文员及职业就业指导,可以很好的承担这一财务兼文秘的工作。几年来,我校财会专业为各类企业输送了大量的财会人员,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二、专业建设情况分析1、比较成熟的教学经验有二十年的本专业开办经历。专职专业教师六人。均为本科学历,近年来共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在历年的对口单独招生中成绩优异,不少校友现在中等专业学校任教或在大中型企业担负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在省市级技能比赛中也获得过较好的名次。我校连续承担东海县会计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工作,过关率很高,深获财政局的信任和社会赞誉。2、有广泛的生源及出路我县为人口大县,每年初中生毕业人数为一至两万人。在我校新入学的学生中,成绩最好的就在财会专业。2010年所招的一个财会专业为近六十人,为我校人数最多的班级。2011年本专业招生120人,已形成招的来,稳得住,学得好,有出路的良好循环。其中06级财会班有两位同学考入本科院校。一部分考入专科学习。其余高质量就业,甚至有一些非财会专业的学生也已在本地企业任现金会计工作或收银工作。三、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强经济管理越来越重要,从而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更为严格。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就必须顺应经济管理要求,不断革新核算手段,更新核算思想,为政府、为投资决策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详细、及时的会计信息,实现会计服务经济的宗旨。作为培养中级财务人员的学校必须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与时俱进,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要求。1、完备实训设备需要拥有一个容纳50人的手工账务处理模拟实验室,四个各容纳50人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可同时满足250人的会计实务教学。2、在教育理念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转变目前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学方式陈旧的状况。做到三个推进:(1)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加强项目课程与综合课程开发,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2)推进实践理论一体化的项目课程实施方式。(3)推进以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的评介方式改革,使人才培养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3、在专业建设和办学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特点,结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形成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改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结构和比例,增加实训课的教学学时。4、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措施为: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培训;专业教师每年要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熟悉现行法规政策,这个有利于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和提升实践能力。第二篇:财会专业发展规划财会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开设可行性论证报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特别是中国加入了wto以后,社会对财会人员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财会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际交流合作能力等。因此,培养和造就大批的高素质的财会专业人才已迫在眉睫,经过大量的社会调研和论证认为:开设财会专业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一、专业设置的原则(一)、专业的设置、调整,原则上遵循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关于中等职业

宜欣****外呢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