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贫困县退出后续帮扶计划(五篇材料) 第一篇:贫困县退出后续帮扶计划退出后续帮扶计划为切实巩固和提升脱贫摘帽成果,全面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质量,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安排,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帮扶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以落实后续帮扶措施提高脱贫攻坚质效,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提升我村整体发展质量,为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二、主要目标我村人口719户2779人,贫困人口45户133人,已脱贫31户96人,未脱贫14户37人,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工作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提高脱贫攻坚整体质量放在首位,实现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减力度,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和人民群众认可度,到2018年底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确保到2020年全部步入小康社会。三、工作任务1、持续开展干部责任帮扶。2020年前,保持干部帮扶责任不变,继续落实帮扶措施,定期深入贫困户家中,持续开展帮扶工作。全力做好政策宣传、产业发展、促农增收等1工作,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2、持续开展扶贫政策帮扶。突出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产业等政策重点,立足贫困户实际需求,瞄准我村薄弱环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哪项需要完善提高,就解决什么的原则,制定工作计划,分门别类推进,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持续开展产业项目帮扶。将已经确定的合作入股经营、庭院经济、村里提公益性岗位等方式为扶贫增收的主要渠道,2018年,全村计划发展黏玉米种植45户,发展庭院经济45户,发展畜牧业45户,入股绥棱县丰谷谷子种植专业合作社45户,村里提供公益岗2户,预计每户增收2000元,持续帮扶全村贫困户,实现脱贫户不返贫,未脱贫户如期脱贫,下大力气集中进行推进,力争将我村扶贫主导产业发展成为全县的特色产业、品牌产业。2020年前,已经确定的扶持奖励政策保持不变,同时,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依托村级产业项目,采取订单、入股、代产代销等形式,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集体、贫困户“双赢”。4、持续开展社会力量帮扶。加强对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组织和动员全体村民群众、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多种形式的社会扶贫活动,通过爱心捐助、送文化送温暖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基础设施、产业项目、技能培养、公益事业等重点领域。5、持续开展思想教育帮扶。注重扶贫与扶智、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全面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深入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本领,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完善村规民约,改变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尊崇孝道文化,解决财产归子女、债务归父母、父母交政府等不良现象。加强典型宣传和示范引领,总结推广脱贫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和影响贫困群众,树立艰苦奋斗、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正确导向。四、保障措施1、强化组织领导。我村成立了脱贫退出后续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书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班子其他人员为成员。根据帮扶计划,逐级分解帮扶任务,层层落实帮扶责任,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连续性。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听取和落实脱贫后续帮扶工作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2、强化作风建设。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为契机,组织各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包扶责任人从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入手,将县委确定的“十查十看”活动贯穿于帮扶工作始终,全面解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增强帮扶干部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认可度。第二篇:贫困村校教师帮扶计划榆树林子镇小学贫困村小学教师帮扶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建平县脱贫攻坚三年规划(2018-2020)》、《建平县推进贫困村共建工作实施方案》精神,推动贫困村攻坚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优化我校师资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学校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打造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互相学习氛围形成,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胜任教学工作,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持续、健康发展,我校实行教师互帮互学、互相帮扶的方法,确定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互学共进的帮扶制度。一、帮扶对象:贫困村校、点二、帮扶形式:采取“一对一”的形式,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互相帮扶。即由一个具有一定教学经验,一定专业理论和较强的业务水平、敬业乐教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负责带一个教学经验略弱的教师,承担一对一的传、帮、带培养任务。三、帮扶目标1、引导贫困村校教师了解我校教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树立热爱教

书生****aa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