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质量监督管理题目 第一篇:质量监督管理题目质量篇一、判断题:1、在国内市场销售的进口产品不受《产品质量法》调整。(×)2、消费者有权就产品质量问题,向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查询。(√)3、销售者进货时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4、建设工程适用《产品质量法》规定。(×)5、《产品质量法》中所称的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满足需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和环境所具有的特征、特性的总和。(√)6、伪造厂名、厂址,是指非法制作标注他人厂名、厂址的标识。(×)7、对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并直接予以公告。(×)8、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有嫌疑的产品可以设立报验、报检等制度,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本地市场。(×)9、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特殊情况下“处理品”可以代表合格产品销售。(×)10、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有权对质量违法行为予以刑事处罚。(×)11、判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之一是产品的明示担保。(√)12、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重点。(√)13、产品有内在质量问题,但只有打上“处理品”字样向消费者明示,就可以销售。(×)14、生产者、销售者对其违法行为承担了行政法律责任后,就可以免除承担民事责任。(×)15、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联合决定。(×)16、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17、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地方不得另行重复抽查;上级监督抽查的产品,下级不得另行重复抽查。(√)18、销售者销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三条规定禁止销售的产品,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该产品为禁止销售的产品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9、《产品质量法》规定的罚款和《刑法》规定的罚金,都是由违法行为人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额的金钱,二者本质上是一回事。(×)20、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地方组织的产品质量抽查活动,不得以国家监督抽查的名义进行,发布质量抽查通报不得冠以“国家监督抽查”字样。(√)21、产品(包括进口产品)标识应当使用中文,对产品名称、厂名、厂址、规格、等级、含量、警示说明等标识应当使用中文而未用中文标注的产品,应当依法责令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改正。(√)22、产品标识应当有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的,能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名称和地址。(√)23、裸装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可以不附加产品标识。(√)24、免检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免于各级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抽查。用户、消费者也无权对免检产品进行社会监督。(×)25、所有产品均应附加相应的产品标识。(×)26、根据《产品质量法》规定,对生产者专门用于生产以次充好的产品的原辅材料、包装物、生产工具,应当予以没收。(×)27、在印尼的中资企业生产销售产品受《产品质量法》调整。(×)28、销售者进货时应当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是指所进的产品都应经过销售者再次检验。(×)29、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发现不符合《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应及时进行查处。(×)30、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应以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为准。(×)31、未经过加工、制作的天然形成的产品,如原矿、原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初级农产品,不适用《产品质量法》规定。(√)32、《产品质量法》调整的环节包括生产、销售、仓储、运输等。(√)3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34、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35、伪造检验数据或者伪造检验结论,构成犯罪,依照《产品质量法》应依追究行政责任。(×)36、《产品质量法》中的责令限期改正不是行政处罚,而属于行政措施。所以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往往不体现“责令限期改正”等内容。(×)37、用于经营性服务的产品质量问题,因不是生产领域的产品质量问题,根据国家规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无权查处。(×)38、机动车生产企业经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生产的机动车型,不执行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或者不严格进行机动车成品质量检验,致使质量不合格的机动车出厂销售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39、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十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40、限期使用的产品,应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保质期。(×)41、产品缺陷就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42、产品质量的明示担保条件,是指生产者、销售者通过标明

书生****专家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