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资教期满留教申请 第一篇:资教期满留教申请资教期满留教申请尊敬的领导:我于2008年8月通过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大学生资教行动分配到高中任教。三年来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下,我成功地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工作得到了实践锻炼,思想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感悟到了师德师风的重要,体会到了做教师的滋味,懂得了教师的责任,同时不管是学习能力、教学能力,还是专业水平都得到较明显的提升。一、教学方面:我来到学校后迅速熟悉常规教学方式、方法,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安排等常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并在实践之中注意查缺补漏,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教学问题就积极向同事们请教,努力做到课前准备好、课中讲解透、课后督促检查严。课堂上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后积极和同事们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努力寻找解决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不断的进步和提高。因此,在历次的考试过程中,我所带的班级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二、个人素养方面:教书之余,我自觉学习与教育相关的知识,自己购买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报》等相关书籍认真学习。同时注意适量阅读世界名著、科普书籍、历史读物等,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个人的文化知识素养。三、生活方面:在生活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谨遵“正人先正己”的古训,时刻提醒自己,重视“为人师表”的职业形象,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尽量不给学校添麻烦,努力保持正派的工作作风,与校领导和同事们和睦相处,讲团结、讲正气,日常注意关心学生的冷暖,用爱心构筑与学生们、同事们的桥梁和纽带,努力和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好朋友。经过三年的学习和实践,现在我已经能够做好教育教学的相关工作,在资教即将满期之际,我郑重地向上级领导提出我的留教申请,请领导给予批准为盼!第二篇:资教期满工作总结在资教中成长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三年的资教工作即将划上圆满的句号。回首2007年的夏天,我响应教育厅的号召,参加了“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回想这两年多的资教生活,期间虽有太多的孤独、迷茫和苦闷,但同时更多的收获是工作的快乐与欢笑。2007年8月,我告别了家人,远离了亲朋好友,来到安陆报到。记得当天在教育局开了个简短的会后,我和一个当地的女生以及一个四川的男生被分配到了赵棚中学。那天,汽车在公路上颠簸了近一个小时后,才来到学校。呈现在眼前的一切对我这样一个腼腆、不善言语的女孩子来说,都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初来到学校分给的宿舍,打开房门,看到满屋狼籍,可真是雪上加霜,顿时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虽然早已经听别人说过,做了一些心理准备,却还是与理想中的学校相差太远„„但是,镇中心学校的领导,学校的领导,以及在学校的老师对我们这一支资教生队伍都很关心,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学校领导,在得知情况后,及时让后勤帮助我们安顿下来,还经常找我们谈心了解情况,嘘寒问暖。由于刚开始上班,工资还没有发下来,校长为了让我们安心工作,让我们去会计那里支生活费。由于我和另外一个资教生是外地的,逢年过节,领导们都会特别关心。担心我们饮食上不习惯,有时会特别按照我们当地的饮食习惯来做菜。正是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再一次给我继续工作,加倍努力的信心和力量。刚来的时候,还有些不适应。我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没有学过教育学的课程,也没有经过实习。资教报名后,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不知道该如何教,找了一些有关的书籍看了看,可是还是不太明白。回想起以前自己的老师讲课时,仿佛老师都是不费吹灰之力,自然而然将知识传授给我们,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经过资教岗前培训后,总觉得没有亲身实践,体会不深,无法把握。到了学校以后,我发现这里的人知道我们是资教老师,对我们都很热情,去买东西也会相对的便宜一点,而且这里家长都非常重视学习。因此,每次上讲台之前都会仔细地思考:课该怎么上,备课笔记总会打几遍草稿,尝试几种不同的方式、方法,生怕讲不好。多亏了学校的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我的教学水平有了一些提高。以前上课总是很盲目,有很多东西想要说,但是学生却听不太懂,辛苦准备的教案在学生面前变成天书。自认为很好的教学方案,却总是不能按照计划完成。本以为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有足够的教辅资料,有足够的网络教学资源,我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了,可是进了课堂,你才发现照本宣科其实并不足取。经过你精心准备后的备课,你可能会觉得思路清晰,板块设计精妙,教学形式多样,并且还课内外相结合。可是一进课堂你可能会发觉,学生学新知识的时候还缺乏对旧知的回顾;学生在学习一种新方法的时候还要老师做示范引导,然后他们才可以举一反三;很可能你提问的角度不明确,他们不知道从何答起,而你应该要细化大问题成小问题,遵循分析到归纳的思维规律;当然还时不时的要提醒他们的学习习惯,要认真

俊英****22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