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docx / 文档详情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8万字
约32页
0
3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docx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

第一篇: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费尔巴哈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他提出机械的唯物主义论,分析了“宗教之虚伪的或神学的本质”,认为基督教的上帝只是一个幻像,论及到其他学科时,尤其是哲学,他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伪宗教的,在当时的社会,无疑是有其进步性的。同时他的一些观点对后来的马克思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也作出了贡献。这本书其实字数很少,但是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全文由11条大纲构成,全都紧紧地围绕着“实践”这个中心,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费尔巴哈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不理解实践的概念和意义,因此他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思想是直观的、非实践的,这导致他在社会历史领域无法摆脱唯心论的巢臼。后来的马克思正是对费尔巴哈论进行了扬弃,在提纲中主要提到这样几个观点:旧唯物主义是没有把事物、现实等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现在大量被引用的关于实践的理论的雏形。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有着“主观”、“能动”内涵的“人的感性活动”,即人的对象化活动。对象化意味着人的预期目的在其存在对象上的实现,即包含着人化的意味。实践既然有了具体的对象化,也便有了主体性的意味,因而实践更多的是社会性和人的主体活动当中。费尔巴哈的理论回避主体的人的活动与作用,而是使问题又回到主体的能动方面。他认识到,只有在主体感性的参与下,才有认识的发生,否则就不可能建构起任何认识论。为此,马克思把人的活动“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他说:“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这样,按照马克思所提供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被赋予一身二任的品格,既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体性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认识活动的客体性原则,从而使主体感性在实践中获得了自身的完满统一。再者,文中提到恩格斯所批判的费尔巴哈伦理学,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道德的原则是幸福;生命本身就是幸福;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幸福。而恩格斯指出他的理论是唯心主义的,其主张“我欲故我在”,以他的人本学为基点,认为人来自自然,人的感性欲望是人的本性,人都是天生趋乐避苦,自爱自保的。人的感性欲望、人的利己心本身就是合理的,无所谓善恶。人的价值和人生目的就在于追求物质利益,满足感性需求,人的欲望是目的,外在一切都只是满足这个目的的手段而已。他所认为的道德是人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满足自己的过程当中,协调人际关系,不至于造成损害的行为。认为道德的标准是人的欲望,道德只是实现人性的工具而已。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宗教观也进行了批判,他指出,“在这里,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就在于:对不是抛开对某种在对看来也已成为过去的特殊宗教的回忆,直截了当的按照本来面目看待人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即友谊、同情舍己精神等,而是断言这种关系只有在用宗教名义使之神圣化以后才会获得自己的完整化的意义。”总而言之,这本书的问世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个任务,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为我们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资产阶级哲学,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立场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为我们在复杂的哲学斗争中深刻的理解哲学斗争的性质,坚持唯物主义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对历史唯物主义做了详细的描述,为系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为反对修政主义指供了有力的武器。虽然现在马克思主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人们广泛的熟知、学习、运用。但哲学是千百年来人们可以一直探寻下去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问题依然是思想领域里的基本问题。我们祖国的建设仍然有大量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我们不能机械的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因地制宜,因此,费尔巴哈论等仍然对我们有比较大的现实意义。第二篇:费尔巴哈论读书心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书心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为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而写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这部著作写于1886年,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G.W.F.黑格尔、L.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深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领域中革命变革的实质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实现了马克思和他本人多年的愿望。马克思主义于19世纪40年代诞生,而在70年代在西欧社会广泛传播,一方面在工人阶级中产生广泛影响;另一方面,也遭受到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误解和攻击,他们企图用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错误思潮取代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

文档大小:3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