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质量分析报告实例 第一篇:质量分析报告实例关于做好课程考核试卷质量分析报告的通知各教学系(部):在我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过程中,评估专家抽查了我校课程考核试卷对课程考核质量分析报告提出如下意见:一是许多老师不会写分析报告,直接把系统生成的打印出来;二是教师分析报告前言不对后语,前后矛盾;三是分析报告不规范,形式五花八门;四是分析不到位,提出改进意见不科学。为了规范课程考核试卷分析报告撰写,学校特制定《梧州学院课程考核试卷质量分析的基本要求》,此要求从本学期起开始执行,原来的版本不再使用。附件:梧州学院课程考核试卷质量分析的基本要求教务处二一四年一月七日课程考核试卷质量分析的基本要求一、试卷质量分析是对试卷命题质量及考生答题情况的定性定量分析,是评价教学质量与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各教学单位要及时、认真地做好试卷质量分析。二、试卷质量分析的基本原则首先要对试卷本身的质量做出评价。只有质量好的试卷,才能确保考试的质量,因此,必须先对试卷的信度、效度、区分度等做出评价。其次要对学生答题情况做出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是衡量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应尽是具体,以便为后面分析教学与学习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第三,对教学及学习质量做出评价,并提出改进教学的工作思路。试卷质量分析的根本意义在于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因此,必须针对学生答题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分析教与学的得与失,并提出今后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意见或建议。三、试卷质量分析的一般写法(一)试卷质量分析此部分应当包括命题依据、命题的基本思路、试题覆盖率、题型及比例、难易度、区分度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说明试卷具有信度与效度。(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此部分主要对各类题型答题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并简要分析原因。可以采取先总后分的写法,先说明一般的情况,然后再对各种题型的答题情况进行分说,尤其要重点说明答对率高与答对率低的题型。此部分要用统计的办法,运用数字来说明问题。(三)对本课程教学的评价及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思路此部分主要从答题的情况入手,分析教学中值得肯定和反思的问题,提出今后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意见或建议要从考试情况的分析出发,做到具体、中肯,要体现科学的态度与精神,要有利于课堂教学或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发展。附件:案例:《应用数学基础》课程考核试卷质量分析教务处二〇一四年一月七日附件:案例:《应用数学基础》课程考核试卷质量分析XX系XX专业XX年级《应用数学基础》课程于XX年X月X日采取闭卷形式考核,X月X日阅卷完毕,按大纲要求应考10章,实际考10章,现将考试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试卷质量分析命题以教材和教学大纲为依据,紧扣教材,以各章的应知、应会的内容为重点,立足于基础概念、基本运算、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此段主要说明命题的依据、思路及原则)命题以平面向量、直线与二次线为重点,占总分的70%左右,空间图形约占30%左右,分布合理。填空题13题,20空,单选题6题,解答题三大题共6小题,基本覆盖了各章节的知识点。其中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的题目约占50%,考察理解能力的题目约占35%以,难度较大的应用性题目约占15%,预计平均成绩达到75分,试题难易度适中,区分度合理。预计95%的学生可以在两小时内解答完各题,试题容量适中。(此段主要说明题目的覆盖率、难易度、区分度、试题容量的合理性,从而证明题目是可信的,通过此试卷来进行考核是有效的。)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一)从总体情况看本次考试卷面最高分为95分,90-100分3人,80—89分7人,70-79分21人,60-69人15人,最低分为65分,及格率达到了94%,平均分76.1分,超过预期平均分1.1分。(二)从具体情况看1.第一大题,填空题:第1~3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和位置向量的坐标线性运算,答对率约85.6%,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对向量的线性运算还没有完全掌握;第4~7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的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答对率71%,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间概念不清,不能确定线面间、平面间的位置关系。第8~13题涉及解析几何的问题,考查曲线方程中的待定系数,直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情况较好,答对率90%;第11~13题答对率只有35.4%,反映出学生对各种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混淆不清,对几何要素的位置掌握不好,突出表现在对二次曲线的几何性质掌握较差,不牢固。2.第二大题,单项选择题:学生一般得分为12~18分。其中答对率较高的是第1、2题,分别为80.7%和70%,说明学生对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掌握较好。答错较多的是第4题,答错的占33%,可见不少学生对坐标轴平移引起坐标变换的新概念并不清楚,对新、旧坐标的概念也不清楚。3.第三大题,解答题:第

Wi****m7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