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跨国公司经营理论回顾.docx / 文档详情
跨国公司经营理论回顾.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4万字
约67页
0
5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跨国公司经营理论回顾.docx

跨国公司经营理论回顾.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跨国公司经营理论回顾

第一篇:跨国公司经营理论回顾跨国公司理论的回顾与评论(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跨国公司理论1977年,英国里丁大学邓宁(J·H·Dunning)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和跨国企业:折衷理论探索》,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981年,他又在《国际生产和跨国企业》一书中进一步对折衷理论进行论述。邓宁认为,早期的跨国公司理论,是建立在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基础上的,这些理论虽然对某个国家在特定时期的跨国公司行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并不具有普遍意义。早期的跨国公司理论基本上可分为四种流派:1、完全市场C.P.Kindleberger:AmericanBusinessAbroad,SixLecturesonDirectInvestment,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69的假设前提出发,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来分析跨国公司海外投资优势的来源,其代表是海默和金德伯格的垄断优势论。该理论认为,垄断优势来自四种市场不完全形态:(1)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2)产品市场的不完全;(3)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市场的不完全;(4)由政府课税、关税等措施引起的市场不完全。前3种市场不完全使企业能够拥有垄断优势,第4种的市场不完全使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实现价值增值。12海默和金德尔伯格在20世纪60年代初所提出的垄断优势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知识资产,如专利和专有技术、获得资金的便利条件、管理技能等;(2)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如品牌、商标、差异性产品、营销技巧、价格操纵;(3)跨国公司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优势。海默等为代表的垄断优势论与新古典贸易和投资理论的最大区别是将跨国公司看作国际生产的主体,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国际交换的主体,从而将跨国公司的研究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之中。后来不少西方学者沿着“市场结构→企业行为→行为结果”这一产业组织理论分析范式,进一步丰富了该理论的内容。比如约翰森(H·G·Johnson,1970)的占有能力论,凯夫斯(R·E·Caves,1971)的产品差异论、尼克博克(F·T·Knickerbocker,1973)的寡占反应论以及梅纪(StephenMagee,1977)的信息占有论等等。132、探讨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互动关系的理论,主要有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产品周期理论(ProductCycleModel,PCM)是美国哈佛大学维农(RaymondVernon)教授在1966年提出来的,该理论从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角度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企业的跨国经营行为。维农等认为,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演进,比较优势呈现出动态转移的过程,贸易和投资格局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其结论是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属于某一生命周期阶段上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交换而获得利益。产品周期理论借鉴了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强调技术发明给经济带来的革命性、突变性的影响,并从技术差距的角度阐述了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基础。值得指出的是,PCM理论将东道国的区位优势与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结合起来,鲁桐:《WTO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第54-65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并以此来分析国际生产格局的形成,它认为FDI的动因不仅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垄断优势,而且取决于东道国所具有的区位优势。而且该理论比较关注供给与需求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影响,因此该研究方法颇具借鉴作用。14但是产品周期理论将FDI看作是对贸易活动的替代的观点却值得商榷。从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来说,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并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此外,PCM认为,跨国公司的FDI是创新技术广泛扩散,产品进入成熟阶段的结果,但是事实上,跨国公司是以全球战略的视角来选择各个区位的生产经营方式,并在全球范围内对各个节点进行整合和协调。特别是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R&D国际化日趋明显,跨国公司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或与当地企业或科研机构结成战略联盟的数量日益增多。因此其一开始就在海外进行研发、设计并以海外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创新产品多数情况下也是同时在国内和海外市场推出。对于这种当地化日益明显的趋势,PCM理论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日本学者小岛清(KiyoshiKojima)根据日本当时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论。他认为垄断优势理论和产品生产周期理论都是建立在垄断优势基础之上的,忽略了国际分工原则的作用,只能解释美国型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该理论主张,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投资国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国际直接投资所导致的技术转移就越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跨国公司经营理论回顾

文档大小:5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