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路旁的橡树教案 第一篇:路旁的橡树教案*《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通过写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为了保护路旁的一棵橡树,想办法把一条本应笔直的公路在橡树生长的地方弯成了马蹄形的事,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能理解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保护橡树的高尚品德。3、培养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自主阅读课文,体会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为保护橡树表现出高尚的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我们学习过的第7课,那里的人们是怎样对待森林树木的,他们贪图眼前利益而大量砍伐树木,最终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那么我们看本课中的人们又是怎样对待树木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资料自学2、把课文读通顺,流利3、自我思考总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检查自学、集体交流1、能认识“橡树、筑路、批示”等词语。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交流每段写了什么事○2组织讨论整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理解“高尚”词语意思,并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4为什么说筑路人有颗高尚的心呢?○可从几个方面回答:停止埋排水管;工人沉默不语,不可砍树;工程师在橡树和筑路计划的选择中,叹着气;绕开橡树,最后直路成马蹄形。四、扩展延伸、联系实际1、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2、除了书上的办法,你还有其他好方法吗?发挥想象五、作业1、抄写词语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第二篇:路旁的橡树教案:《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一、揭题存疑1、出示橡树的图片问: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高大、粗壮、挺拔)这棵橡树就生长在路旁。2、直接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3、引导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吗?(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人们是怎样对待它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棵橡树呢„„)(“疑”是“研”之源。围绕学生质疑的问题来开展阅读研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阅读研究更有意义,也更有情趣。)二、初读课文释疑1、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难理解的词语。2、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试着划划找找答案。3、交流:(1)提出难懂的词语,互相交流理解。(如:平坦,延伸、沉重、楔子、责备、不约而同等(2)交流读文后对刚才所提问题的思考,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环节的设计是第一层次的质疑和解疑,其实已经实现了对文本的初步感知,从整体上解读了课文的脉络和主要元素。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来说,粗知是自主深入阅读的基础。)三、引发质疑1、人们打算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修一条怎样的公路?(平坦、宽阔又漂亮)2、后来这条公路修好了,修成了什么样子?为什么“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为什么修成的路与起初设计的有这么大的差别?究竟在修路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这一环节,抓课文解读的“矛盾点”切入,用问题推进学生的阅读思辨,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以便更多角度开拓学生的认知空间)四、自主研读,提示文旨,分六步设计:1、确定研读目标。为什么“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它像箭一样笔直,但中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2、交流研读体会(1)为什么工人们突然停了下来,究竟发生了什么?(2)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这个句子是个什么句?(比喻句)(3)你喜欢这棵树吗?有感情朗读这个句子。3、片断品读4-7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品味语感。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活也没对工人们说。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1)你看到他们的表情了吗?什么是沉默不语?(2)为什么都沉默不语?虽然他们沉默不语,但是此刻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正波澜起伏,你猜想一下他们此刻正在想些什么?说话训练:此时此刻,工程师左右为难:砍吧,();不砍吧,()。(3)工程师为什么叹气?工人们又为什么叹气?(因为没有想到两全其美的办法)(4)朗读指导:工程师看看筑路计划,看看橡树,想不出两全的办法,心里好着急好无奈啊!(生读)4、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1)出示楔子:什么是楔子?干什么用的?(2)工程师的行动其实给工人们一个什么样的决定?(保护橡树,把公路弯曲成马蹄形)这样做好吗?(既保护了橡树,又不改变计划)(3)工程师为什么要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打进去呢?(不影响橡树的成长,让橡树的根部都不受到伤害)五、感悟筑路人的高尚之心1、引读:几年过去了,公路建成了,这是一条怎样的公路呢?看插图,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对反义词:(笔直——弯曲)2、行驶在这条宽阔的公路上,看到这道亮丽的风景线,难怪——课件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想象说话训练: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它像箭一样(),因为这里挺立着(),()过往这里的人看到(),()地赞叹:()。现在,你

元容****少女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