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第一篇: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知道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指导思想,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学生能够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在通读教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总结出辛亥革命的过程,培养起分析理解归纳的基本史实的能力.熟悉《临时约法》的内容,和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宪法、法律进行比较,体会“法为国根,民为邦本”的理念。学生通过对“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探究,学习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思路。学生学习寻找资料,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极好教材。《临时约法》的制定体现了“法为国根,民为邦本”的理念。重难点: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难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弱化:三民主义.在必修三部分会深入分析.教法:材料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即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究、讨论,得出结论.课时:一个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由学生折出一张金字塔形状的折纸,写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阶层.提问:如果你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你有何感受?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等级专制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辛亥革命的过程.兴起----发展---高潮----结束辛亥革命的兴起阶段(1894、11—1905、8)建立革命团体;传播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1900年惠州起义等)辛亥革命的发展阶段(1905年8月——1911年10月)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发动武装起义(1906萍浏醴起义,1911年黄花岗起义等)辛亥革命的高潮阶段(1911年10月——1912年春)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参议院制定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思考,探究:1、孙中山等革命家为什么要选择用暴力的手段推翻清政府,渐进的改革不行吗?(背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掠夺,使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的腐败。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心尽失,清政府为挽救统治,与革命赛跑,进行改革,即清未新政,最终结果是失败。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革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壮大。2、如何看待《临时约法》?3、对辛亥革命的结局你怎么看?(意义原因)成功的一面,即其历史意义:①推翻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需要注意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而没有完全推翻封建制度)②建立中华民国;这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确立了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4、作为一场定天动地的革命,我们怎么看待孙中山?怎么看待资产阶级的革命志士?课堂小结:板书:一感知辛亥革命的惊天动地(分析革命过程)二感受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爆发原因评价其意义第二篇: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从课标要求我们可以把握教学重点,对三民主义应该详细解读,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进行分析。二、教材解析《辛亥革命》是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第19课,分为三部分:第一子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主要讲述革命产生的背景——清政府新政自救、孙中山等革命派人士的活动、预备立宪等;第二子目“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主要讲述与革命历程及结果相关的重大事件——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等;第三部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与局限性。本课课文编写有承上启下之意:辛亥革命是内忧外患下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延续,承接前几课的民族危机与救亡抗争;下一节课讲述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民国相较清朝有“变”与“不变”——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又因其历史局限,不能解决近代中国社会根本问题,民国时期帝国主义势力依旧猖獗、封建残余大量存在、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说明资产阶级革命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引出下文无产阶级的斗争。三、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等历史概念有一定印象,对辛亥革命的结果与评价有所理解,前面已学习晚清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对辛亥革命的背景有所了解;但对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保路运动等概念较为陌生,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刻。方法基础:学生对于课本阅读理解和史实记忆基本不成问题,教师
书生****瑞梦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高平市第一中学2023年高三综合题(三)物理试题.doc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3月份两校联考物理试题.doc
迪庆市重点中学2023届高考物理试题命题比赛模拟试卷(31).doc
赣州市红旗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物理试题试卷.doc
福建莆田秀屿下屿中学2023年高三高考考前指导卷(2)物理试题.doc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3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
福建省龙岩高中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试卷.doc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3月新起点考试物理试题.doc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一中2022-2023学年5月高三联考物理试题试卷.doc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中学2023年下学期高三联考物理试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