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近代史——乡土中国读后感 第一篇:近代史——乡土中国读后感《乡土中国》读后感费老序言中说学术成就的取得和书本的写成赖于年轻人的闯劲,赖于一种一往无前的探索的劲道。而《乡土中国》就是费老经过多年的考察以及学术思考,又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构架出隐于乡土社会背后的框架体系。在研究过程中从微观入宏观,并不是对乡土社会生活的简单描述,而是向更深处的社会特征思考,勾勒出中国基层社会的轮廓。虽然时过境迁,现实的中国基层社会已与书中的乡土社会不尽相同,年岁变迁,但除却费老先入为主的时间上的考虑,那书中许多观点都是具有很大的创造性,费老透视乡土社会的角度和方法都是极具活力的。至今读来仍时开拓新视野的创作,而且也不易察觉那是大半世纪之前的农村。乡土本色乡土中国十四篇文章中,费老极其严谨的对基层社会进行分析。首先是在乡土本色中指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成为了全书的起点,也明确指出农村在中国社会中基础性的地位。中国当时的重心是在农村的。农村社会又是独特的,这是一个相熟的环境大家互相了解,规矩源于礼俗。道德更在乎的是乡里之间的关系,“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熟悉土地的规则,去熟悉土地上的人,他们拥有独特的乡土文化和乡土气息。乡土继承乡土文化是几乎不仰仗文字书籍来传递和传承。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语言几乎可以传递一切。一方面是世代之间的传递,经验不足之人完全可以在年长的人那里找到有效地解决办法,因为土地是不变的,你走过的地方,他必是走过的,他先你后而已。在土地上文化是口口相传的,世代相承,没有时间的断层,这样文字几乎是无用武之地的。另一方面是同辈中人相互切磋,这更是可以面对面交流的,文字的方式就显累赘了,直面的交流更可以消除言语未及之处,用肢体和表情来补足,借以传情达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不存在阻碍的,所以文字是不必要的,甚至语言也是不足以传达一切的。所以不识文字并不是乡村人的无知,而是不需要。但是就此处,费老几十年前对文字的预测是有失偏颇的,“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不可丢弃的。现今也基本普及文字,算是实现了文字下乡的任务,基层社会也是与当初迥然有异的。乡土性情费老提出对群己人我之分的差序格局的概念,“好象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这样就以个人为中心形成一个网络,相熟的人在这个网中便会有一个定位,不过亲疏就决定了这定位的远近。人们处理利益关系时就会不自觉的基于这富于伸缩性的网络,也就会形成在他人看来称之为“私”的境况。而西方对群己人我之分的界定则是明确清晰地,团体之中的个人相对来说是固定的。尽管一个人会存在于多个团体,利益关系仍是十分明确的,不像中国这样一网可罩一人也可网天下。这也就涉及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伦”,“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这样也就形成差序,每个人在这里都会构架出自己的网,不同的人会不同对待。思考利益关系时也是以自己为中心向外散发,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这自私是从关心自己和自己在意的人出发的。而自私不一定是为自己,可以为家,大到为国,这些都是他个人处于网络中心的决断,当别人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有利于集体甚至社会时,才会出现相对的“无私”。正是这样“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因为一个人可以十分理智清楚地分辨出自己在某个网中的位置,亲疏也就显而易见。法理与人情的矛盾在中国社会也是很凸显的,要建立的法制社会是与人们习惯性建立的网是不大相符的,因为人际网是靠人情来维系的,这也是中国人常说“法理不外乎人情”的原因。因为道德规范的笼罩范围不能覆盖全体,只能任人自我选择,所以这样的道德体系也是具有伸缩性的,当违反规则的是自己亲近的人时,必会想着可否手下留情些,在这时人就展现出了“私”的性情。西方团体的道德规范是确定而又严格的,每个人都平等的拥有权力以及义务,怎样都推脱不了。不像中国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不相符的,几千年的传统思维方式是不容易改变的,所以中国人往往要花费很多的功夫在学习人情世故上,而不是专心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在中国“亲戚”这一群体也是十分奇妙的,囊括了从至亲到“一表三千里”的远房亲戚,在亲戚中最重要的是同姓同族的人。一个家族能够形成一个隐层的势力集体,在农村喜事丧事更是仰赖一族中人的互助。家族的延续是依靠男女婚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中国人坚持的思想,而家庭的作用就太过侧重传宗接代。
是你****盟主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高平市第一中学2023年高三综合题(三)物理试题.doc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3月份两校联考物理试题.doc
迪庆市重点中学2023届高考物理试题命题比赛模拟试卷(31).doc
赣州市红旗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物理试题试卷.doc
福建莆田秀屿下屿中学2023年高三高考考前指导卷(2)物理试题.doc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3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
福建省龙岩高中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试卷.doc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3月新起点考试物理试题.doc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一中2022-2023学年5月高三联考物理试题试卷.doc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中学2023年下学期高三联考物理试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