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运动和力教学设计 第一篇:运动和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活动,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2、通过比较区分,进一步加深对“力”的认识。3、明白“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4、初步学习单元知识整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二、提出本节整理课的学习目标三、师生共同整理本单元知识(一)重力、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的认识与比较1、是什么力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小车的运动(方向、快慢、距离)与这些力有怎样的关系?2、回顾实验,小组讨论并完成填空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气球反冲力的方向是。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橡皮筋缠绕的有关。小车运动的距离与橡皮筋缠绕的有关。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3、分析,各种力的方向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摩擦力,比较手在桌上拖动与空气中摩擦力的大小(二)弹簧测力计的认识与使用(三)“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研究汇总1、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小组讨论完成“‘物体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汇总表”3、学生汇报交流(板书),出示实验图回顾实验结果是如何得出,回顾弹簧秤的读法。(四)摩擦力的利害分析与实际应用1、辨析一、摩擦力对我们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1)有利的摩擦力我们就要利用它,生活中哪些事例是为了增大摩擦力?对我们不利的摩擦力我们就要减小它,生活中哪些事例是为了减小摩擦力?2、让小车运动起来我们必须给他施加力,没有继续给他推力,它很快就停下来了,这说明使运动的物体停止不动不需要力的作用。(演示)3、物体的运动与力之间还有哪些关系?(板书)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对“运动和力”单元的整理,你有哪些新的收获?2、有关“力”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继续学习,推荐《力的惊险故事》3、本节课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在课后大家能回顾我们整理单元知识的过程,自己整理吗。第二篇:运动和力单元教学设计运动和力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材主要从运动、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力的描述、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平衡等方面来讲述力。从编排来看,它遵从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从效果中感知力,最后达到会分析物体上的受力情况。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八年级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了的苹果要落向地面,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学会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教学策略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四、学法指导(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与力有关的现象。(2)通过实例体验力与运动的关系。(3)通过生活的经历初步认识二力平衡的现象,然后通过观察、实验和引导等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运动的描述五、内容结构运动和力力牛顿运动定律六、课时划分§1力及其作用效果1课时§2弹力弹簧测力计2课时§3重力2课时§4二力平衡2课时§5摩擦力3时§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2课时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1.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初步领略力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自然现象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

一条****涛k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