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利器 第一篇: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利器【作者】杜玉霞/杨改学【作者简介】杜玉霞,女,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杨改学,男,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内容提要】本文观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教育发展不均衡引起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受到社会各界愈来愈多的关注,促进教育公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远程教育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使它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在分析了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和远程教育的优势后,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利用远程教育来解决这一问题,以及要采取的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摘要题】远程教育【正文】教育公平的核心是教育机会的均等,以往的教育制度安排是对特权阶层有利的,但在现今社会,教育机会公平要求改变处于不利地位社会阶层的教育状况。机会均等意味着那些在自然、经济、社会或文化等方面处于低下状况的弱势群体都有可能从教育制度本身得到补偿,实现整个教育事业公平、健康的发展。一、教育发展不均衡及教育不公平现状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同时,还有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区域、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影响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教育不公平,集中体现为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我国目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引起的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城乡差距大,农村人口无论是在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还是继续教育阶段,都与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教育机会差异很大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升学率和生均教育经费方面。1995年,农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占全国适龄儿童总数的80%以上,而实际上在校学生只占此阶段学生总数的57.1%(初中)、70.5%(小学)。1995年全国普通小学生的预算内事业支出为265.78元,农村为198.69元,与全国平均水平差了67.9元。教育经费的短缺,致使农村地区的教师工资得不到保障,现有师资流失严重,优秀师资难以引进。在高等教育方面,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更为明显。全国1071所普通高校,90%以上分布在大中城市,农村居民要在离开学校以后接受继续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机会极小。农村居民在获得教育资源的配额上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对各种媒体接触和了解的机会与城市居民相比,差别巨大,信息闭塞,资讯贫乏。农村学校在教学设施上,在学习资料的获取上都非常差,很多农村孩子在学校没有做过实验,但他们要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参加相同的考试,与城里的孩子进行竞争。这种竞争是非常不公平,不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二)地区差距大,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教育基础薄弱据上海教科院智力所的研究,我国义务教育的差异度可分为5类地区,北京、上海、天津这些A类地区与包括宁夏、甘肃、云南、贵州、青海、西藏在内的E类地区相比,1994年的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多了3倍,与往年相比,呈不断加大的趋势。而E类地区基本上是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省区。由于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的配置与教育机会的享有也不均衡,区域差别在高等教育方面有突出体现。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0年3月9日),各省市的高校录取线存在较大差距,仅以北京与湖北省相比,最大差距竟高达114分。录取率的地区差别也很大,1998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为36%,上海最高,60%,甘肃最低,只有21%,两者相比差了39个百分点。录取线与录取率的差距背后意味着有很多人面对的是不公平的教育权利的分配和机会,如果不积极采取措施,就会造成教育领域的两极分化。而教育作为社会发展公平的一个强大的“平衡器”之一,如果这个“平衡器”本身是不均衡的,那么造成的后果将是严重的,对整个教育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带来危害。(三)社会阶层、职业之间的教育差距拉大,女性在教育方面依然处于不利境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阶层逐渐分化,贫富差距拉大。199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中,最高收入的20%家庭占有了全部收入的50.13%,中间层的20%家庭占有总收入的15%,最低收入的20%家庭仅占总收入的4.27%。低收入家庭的受教育水平往往并不高,家长自己及其子女在享有教育资源和争取教育机会时,由于经济原因有可能处于不利境地。例如,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都存在大量收费的行为,所以即便在一个城市中,要想享受好的教育,也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否则贫困阶层和低收入阶层很难享受到优良的教育。成人由于从事的行业不同,得到继续教育的机会也不同。政府机关、电力、电信等高收入行业或效益较好的企业员工能得到本单位组织的各类培训教育或被派送到相关教育机构接受继续教育,而失业者、贫困农民、残疾人员、家庭妇女或处境不利的社会弱势群体却难以得到

是翠****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