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近现代史结课心得.docx / 文档详情
近现代史结课心得.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1万字
约19页
0
2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近现代史结课心得.docx

近现代史结课心得.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近现代史结课心得

第一篇:近现代史结课心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历史,铭记历史教训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近现在是纲要》这本书,中国近现代史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它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终不过是小小的一段,但是却是我们中国得以改革开放走上新时代道路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再到新中国的成立,这是一部辛酸的血泪史;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一部不羁的进步史;从不断的屈服到自己站起来主动反抗,这是一部霸气的奋斗史;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这是一部勇敢的抗争史。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那一段历史,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保存充分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短短的几句诗描述出了红军长征过程中历经的艰难困苦。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通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人迹罕至的夹金山、连续翻越梦笔山、打鼓山等大雪山„„这些艰难险阻没有阻挡中国人民的爱国心、护国心、责任心。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了解了红军长征这一段值得无数人崇敬的历史“奇迹”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人生道路上没有跨不过的坎儿,没有翻不过的山。红红军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二、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为强国而奋斗。激励青年人奋斗,靠自己的绵薄之力强国。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三、学习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在她的著作《伟大的道路》中勾画了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带:这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无边无际的野草,夏天任凭狂风暴雨冲打,冬天任凭大雪覆盖。天空永远密布乌云,把大地衬托成灰暗而阴沉的地狱。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第二篇:《近现代史》结课论文辛亥革命之民主影响摘要: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关键词:民主斗争,立宪运动,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国,民主评价前言辛亥革命是现代中国史的起点,是中国能发展成民主及现代的国家最重要的关键辛亥革命(Revolution)作为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以孙中山名义发布的公文中,有“武汉首义”、“民国缔造”、“民国光复”、“革命”等说法。主体变革之道之立宪运动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1895年-1898年)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清政府
查看更多
一只****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近现代史结课心得

文档大小:2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