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与评析 第一篇: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与评析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与评析黄成淑设计(福建省罗源县飞竹中心小学)张天健评析(福建省罗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例1。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方法解答,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2.通过对条件、问题关系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迁移类推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用两种方法解答连展问题。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教学过程:一、铺垫练习1.看条件,提问题每班45人,8个班——?①每人植树3棵,360人——?每月用水200吨,2个月——?②每吨水1.14元,400吨水——?每页贴3行邮票,每行贴5张——?每页贴了15张邮票,贴了3页——?2.对比练习①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一共有多少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②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每箱可以卖多少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评析:第一道题的两间是递进关系,第二道题让学生从三个条件选择两个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然后把求出的问题转化为已知条件,再求出最后的问题。此练习沟通了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为新课学习分散了难点。]二、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复习题中对比练习两题的异同点。如果把第①小题的“一共有多少热水瓶”,第②小题的“每箱可以卖多少元”这两个问题去掉,这两题就变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板书)[评析:在练习的基础上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奠定了学生对新课进行探索获得成功的可能。]三、启发讨论出示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1.读题,摘录条件和问题:条件问题5箱热水瓶每箱12个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每个热水瓶卖11元2.讨论:我们知道,两个相关联的已知条件,就能提出一个问题。这里有三个已知条件,这三个条件哪两个可以组合?组合后你会提出什么问题?把求出的问题即中间问题转化成条件后,再加第三个条件组合,你又会提出什么问题?讨论后,根据各组的汇报板书(投影)[评析:运用条件与条件的组合,突破解答两步应用题的难点--寻找中间问题。运用不同的条件组织揭示不同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四、自主解题,说明思路1.让学生拿出练习本,把这道题分步解答出来,鼓励用两种方法解答。2.让程度“中”、“下”的学生回答:你是怎么解答的?你是怎么想的?3.说解题思路时,启发学生也可以从问题人手,用“分析法”思考。(板书)4.能用综合算式来解答吗?在本子上列式。评议。5.小结:一道应用题,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答,其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五、尝试练习1.学生尝试练习:“做一做”学校有3排房子,每排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装6盏灯,一共装多少盏灯?(用两种方法解答)2.可以先选哪两个条件组合?提出什么问题?再和第三个条件组合,能否求出问题?3.师巡视,吸取反馈信息,出示错误列式,让学生加以矫正。六、巩固练习练习二十三1题(独立解答,集体订正)七、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连乘应用题,知道用不同的条件组合,不同的思路就可以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两种方法可以相互检验。今后我们在做题时,遇到一个问题,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八、作业练习二十三第2、3、8题。[总评:本节课让学生从三个条件中抽取两个相关联的条件,先求出一个问题;然后把求出的问题作为条件,与另一个条件组合求出最后的问题。使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掌握“综合法”思考方法,同时也启发学生尝试用“分析法”进行思考。这种教学应用题的方法颇有新意。整个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身的动脑、动口、动手,理解两步应用题为什么要寻找中间问题,该怎样寻找中间问题,掌握了方法,训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教学内容:应用题例1课时目标: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理解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的方法。3、知道用一种解法检查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板书设计:应用题(一)每箱卖多少元?(二)5箱有多少个?(学生板演处)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为了把我班打扮得漂漂亮亮,想买一些彩丝,买两捆,每捆10条,每条5角,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二、自主探究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把学生不同解法板演到黑板上。(一)2×10=20(条)(二)10×5=50(角)20×5=100(角)=10(元)50×2=100(角)=10(元)学生讨论:那种方法准确,每一步求什么?3
努力****爱敏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高平市第一中学2023年高三综合题(三)物理试题.doc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3月份两校联考物理试题.doc
迪庆市重点中学2023届高考物理试题命题比赛模拟试卷(31).doc
赣州市红旗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物理试题试卷.doc
福建莆田秀屿下屿中学2023年高三高考考前指导卷(2)物理试题.doc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3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doc
福建省龙岩高中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试卷.doc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3月新起点考试物理试题.doc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一中2022-2023学年5月高三联考物理试题试卷.doc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中学2023年下学期高三联考物理试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