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道德教育应重视4.docx / 文档详情
道德教育应重视4.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9.6千字
约17页
0
2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道德教育应重视4.docx

道德教育应重视4.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道德教育应重视4

第一篇:道德教育应重视4道德教育的现实与思考丁春锁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副教授E_Mail:Hadcs@sina.com摘要:本文阐述了学校的德育要求与学生、社会实际脱节,德育方法、评价手段的不合理性并根据传统美德和新时期德育标准提出了自己建设性的思考。关键词:德育实际道德体验现实思考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就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最高的目的”。然而在我国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人民个性进一步解放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中却不时飞出不和谐的音符:有人失足落水,救者开口索价;有人遭歹徒抢劫,路人袖手旁观;中学生被打,围观者默然视之;学生帮助老师殴打同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事时有发生,而对这一桩桩,一件件令人发指的事实,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国民道德素质的失衡,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深思考:一,道德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首先,学校道德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速变社会,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经济观,文化观,价值观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经济的开放必然带来价值的多元。可是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却还处于封闭状态,好心的老师总在有意无意中封锁现代社会多元价值观,企图用一元代替多元。在象牙塔中传授的理想的社会道德规范,往往与现实相悖。在现实生活中,理想的社会道德规范总显得苍白无力。而且,我们的道德往往沉溺与过去,说过去如何高尚;迷恋于未来,说明天多么美好。放在过去,明天,就是不放在今天。其实,学校道德教育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年龄,道德教育应是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的,它存在着“应然”与“实然”两个纬度。从“应然”到“实然”应该建立在“能够”的基础上。可是现在的学校道德教育却往往超越了“能够”,小学生讲“爱国主义”,大学生却讲“五讲四美”这是一种不顾学生实际的,本末倒置,只供观赏,不能建立的教育过程。再者,学校道德教育脱离了学生的道德实际。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社会中的,家庭,社会对他们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家庭,社会的耳濡目染下,他们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独特理解,判断,选择,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道德框架”。而这“道德框架”又是影响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学校却无视这个“框架”的存要,总把学生当成无知的教育对象。因此,当学校道德教育与学生的道德实际相悖时,他们不但不会予以认同,而且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即使是慑于教师的权威,在考卷上昧着良心说假话,但他们的内心却始终是否认的,不能将老师传授的道德规范纳入自己的“道德框架”,更不能将这些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因而在实际生活中,还是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事。学校道德教育与实际的严重脱节,会使学生戴上虚伪的面具,形成矛盾的双重人格。当他们踏上社会以后,在特定的情景中,他们的“道德本我”便会一览无余。二,道德教育方法单一僵化我国目前大多数学校还是将社会道德规范作为改造学生的“蓝本”,采用“美德袋”的“注入式”,“刻板画”的“复印式”,“打、骂、压”以力逼人的“驯兽式”。因此常可见学校思想品德课上,老师讲的唇焦口燥,学生在下面恹恹欲睡或精心耕种自留地。考试前,学生摇头晃脑大背特背,考试一过,这个规范那个准则全都抛到九霄云外。这些教育方式都只能使学生被动的接受既定的道德规范,很难将这些道德规范外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三,道德教育评价手段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学生道德品质的建构不同于知识、技能的学习,它不是经过一年两年强化训练就能完成的,它可能需要我们一辈子努力不懈地追求。因此学校道德教育的成效也不可能象知识技能那样显著,它的评价也难以象知识、技能那样显著,它的评价也难以象知识、技能那样进行量化考核,因此也就不可能凭一份试卷,一个评语就能给学生的道德定位。现在教育系统评价一所学校是否是德育先进单位,常用检查团检查的方式。提前通知、突击准备、强化训练。检查一过,一切皆又复然。这种形式主义的评价方式使得学校道德教育在以科技竞争为核心的时代里必然处于边缘的位置、形式的地位。领导的忽视、教师的轻视、学生的漠视导致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沙漠化。目前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对教育负责任,我们现在被市场经济拖着走。在21世纪资讯时代,面对下一代我们的学校德育究竟该怎么办?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辨证地进行传统教育,让学生树立批判意识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等传统美德。而寄寓这些道德典范的历史故事也家喻户晓,成为教育学生的极好素材。单在学校教育中,我们总习惯用褒赏的态度来宣传其中的积极因素,可事实上,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传统美德中消极因素是客观存在的:项羽“乌江自刎”,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但正如杜牧所言“胜败乃兵家常事,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面对失败,以自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道德教育应重视4

文档大小:2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