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采访稿 第一篇:采访稿坚守理想逐梦南师——访南师大校友张宁新张宁新,女,出生年月1968.10,籍贯江苏,1985.9进入我校化学与环境专业就读,现担任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重要成就:南京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心组副组长、江苏省职业教育评估专家等。回首往事难忘母校张宁新老师当时在南师学的是化学专业,她在南师大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入学比较早。是1985年进校,1989年毕业。毕业后张宁新如愿成为了一名教师,在学校工作了十年时间后,后来又有了一个新的学习机会,参加了南师大与南京教育局共同举办的教育硕士培养,回到母校南师化学与环境学院进行了第二阶段的学习。对于在南师大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张老师坦言,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知识的变化太快了当时所学的一些东西,有很多与她现在的工作关系并不是很大,南师大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当时的南师大还没有现在宽敞广博的仙林校区,学生们都是在老校区随园读书,谈及随园校区,首先固然是校园之美,美不胜收。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伴随着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本质上就带着大学教育的深厚文化底蕴。所以经过这两个阶段的熏陶,张老师认为其间对她影响最深的就是这种校园氛围,这是一种学习的氛围、合作的氛围,而且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氛围、团队合作的氛围。回忆起80年代的求学经历,张老师对那时她的老师们感慨颇深。当时还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条件,阴暗潮湿的200号楼就是化学系同学们常年学习和实验的地方,一走进200号,那种化学系特有的刺鼻气味就会拂面而来。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简陋的硬件设施下,老师仍非常认真的传授知识,那样的敬业的精神令人钦佩不已,影响了包括张宁新在内的所有化学系学子,使得当时化学系出来的学生,都继承了一种朴实、勤恳、注重效率、不玩花架子的精神。要说那一位老师、哪一件事迹使张老师最为难忘,那要数现在已经退休的周志华教授了。张老师的本科毕业设计就是在周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当时的周教授刚从国外回来,毕业设计的课题就是其从国外带回来的最新课题——颜色与分子的关系,作为学生的张宁新当时根本没有接触过这样的研究,唯一的参考资料只有一本字典样厚度的英文原版参考书,周教授要求她尝试着翻译,学习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来撰写毕业论文,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而在周教授的支持下,这个课题最终得以完成,不仅如此,参加设计的学生在外语方面也有了大幅的提高。十年后,当张老师再次回校学习时,再一次遇到了周志华教授,并跟随他完成了硕士阶段的毕业设计。回忆到这里,张老师不由的笑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教师理想经年不改当问及张宁新老师在大学时期对未来工作的设想时,张老师的语气异常坚定,她回答说,自己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做教师以外的其他职业,这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但张老师从没有怀疑。这或许是家庭教育的影响,在她刚懂事的时候,家人谈论小孩子未来从事的工作时,就鼓励她向妈妈学习,当一名老师,这件事在小宁新心里慢慢生根发芽,她并不是像有的孩子一样在小学的作文《我的理想》中写着“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位老师”,这些孩子也许仅仅是写写而已,她并没有写过这样的作文,但真正的理想从来不曾放弃。所以,成为一名老师,对张宁新来说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于是在高考填志愿时,也没有太多犹豫,在很多人纠结于选择什么学校或专业时,她并没有这样的烦恼,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上师范类学校、师范类专业,作为一个南京人,南师大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从89年毕业至今,张宁新老师从事这份职业已经20余载,其间从未放弃、动摇。回忆毕业的时候,恰逢南师大的分配改革,毕业生可以选择不做教师,当时的同学中也有很多选择了进入企业或政府部门工作,张老师却丝毫不受影响仍然坚定自己的职业追求,此时我注意到了张老师脸上露出的一丝坚韧与自豪。前人寄语赠言学子刚进入大学不久的我们,内心多少有些迷惘,这个学校、专业真的适合我吗?我以后的工作是否还与自己的专业相关呢?听到我的倾诉,张老师说,这样的心理在近年来其实非常普遍,而关键在于迷茫的同时必须坚持自我。大家所迷茫的只是今后不知道怎样选择适合的工作岗位,这是可以的,而“自我”指的是什么呢?有的同学以为,既然不知以后如何,那么大学四年玩玩就好,可能大家觉得学着某一份特定的知识并没有多大用处,可能以后并不会从事相关的岗位,但是,任何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养成都以文化知识为基础的。所以说,如果没有学习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作为载体,就妄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综合素质,得到的只能是一汪无源之水。就比如我们现在所做的社会实践,有的是与专业相关的,有的是与专业无关的,但不论是否有关,只要参与者真正投入精力,必然会有所收获。也许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准备采访提纲、撰写新闻稿等是与我们中文专业有关的,而前期与被访对象的沟通、

佳晨****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