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重阳节精选.docx / 文档详情
重阳节精选.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9.1千字
约17页
0
2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重阳节精选.docx

重阳节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重阳节

第一篇:重阳节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登高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第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有诗曰:“老来难,老来难,少年莫把老人嫌。当初只嫌别人老,如今轮到我头前。”这个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尊重老人,就是尊重明天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昨天的年轻人是今天的老人,今天的年轻人也是明天的老人。我们要在行动上发扬善待老人的传统。我们都知道,老年人“牙又掉,口流涎,硬物难嚼咽。扶杖难行二三里,行动坐卧真艰难。”正因为老年人有许多衰老的地方,所以更需要年轻人的精心照料。古有木兰代父从的佳话,今日更有许多善待老人的故事。我们经常看到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的,在过马路时热情搀扶老人的。我们要有关爱老人的风气。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爱护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及全社会上所有的老人。总之,夕阳的幸福需要有朝阳的回报。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用一颗真诚的尊老之心、感人的敬老之行,使所有的老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第二篇:重阳节重阳节的由来九月初九之所以叫“重阳”,最早见于《易经》中记载:“以阳爻为九”,而九是阳数中最大的,两九相重为“重九”;九月初九是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叫“重阳”。屈原有《远游》诗中“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重阳节风俗。重阳节俗起源于汉代。传说河南的汝河中有瘟魔散布瘟疫,使两岸死了不少人。有个叫桓景的人入山求道,拜仙人费长房为师,得授降妖青龙剑和一些法术。某日,费长房通知他说:“九月九日,汝河瘟魔又将作殃祸民,你可携此急速下山,带领众人登高避祸。”说着,又交给他一包茱萸子、一壶菊花酒,让他分发给众人分别佩戴和饮用。桓景遵师嘱一一照办,并持青龙剑将瘟魔刺死;众人遂得以平安逃过劫难。此后,每逢九月初九这天,人们纷纷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插茱萸庆贺,形成了重阳节的风俗。在汉代,人们在重阳日饮菊花酒祓除不祥,谓之“秋祓”。晋代,在重阳日观赏菊花,称为“菊节”或“金节”。南北朝时,到郊外“籍野饮宴”(即:野餐),因不便带饭,故带蒸糕食之,后称“重阳糕”。长期相沿成习,形成重阳节。九月正值黄金季节,丰收之时,人们置身高处,极目远眺,将绮丽风光尽收眼底,不禁心旷神怡,豪情满怀。因此,重阳登高,对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增强体质,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中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酒,谓登高会,又名茱萸会。”《齐人月令》中也说:“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可见自古至今,人们对重阳登高和放风筝这些风俗都是非常喜爱的。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喝重阳酒“重阳酒”即用优质糯米酿成的甜酒,于重阳节装进小陶瓷坛子密封保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重阳节精选

文档大小:2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