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重塑雷锋精神情系山村教育 第一篇:重塑雷锋精神情系山村教育重塑雷锋精神、情系山村教育---梅港中心小学青年教师学习“全省优秀特岗教师”王晓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题记】青春九歌,梅港中心小学青年教师群体素描《九歌》,一组流传了千年的楚歌。诗人屈原上下求索,日夜吟唱。歌声穿越历史的烟尘,今天,我们在此唱响新的九歌,这是献给农村青年教师的赞歌„„。有人说,不了解中国农村,就不了解中国;不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也就不能把准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专家作了统计,如果减去随迁子女的数量,在农村上学的孩子足足有1亿多。而承担着这1亿多儿童教育重任的,是800万农村教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是最庞大的教师群体!一段时间以来,这个最庞大的教师群体面临着诸多尴尬:年龄慢慢变老,老教师“退”而难“休”,新鲜血液越来越少。很多大学生,宁愿选择蜗居在城市,也不愿意回到乡村,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用传统的观念来解释,已经跳出“农门”了,还回来,不怕人笑话?于是乎,在农村,出现了“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现象。教育部经过对贫困县市调研后,果断推出了一项旨在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大胆举措: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包括公开招聘、定向培养、特岗招聘。梅港中小现有03-07年公开招聘的16位、10-11年定向培养的6位、09-11年特岗招聘的26位,这48位青年老师可是我们山村教育的宝贝!“醉后方知酒味浓”,很多青年教师是到了学校后,才真正体会到在农村教书的意义。人生的选择不可能没有思想斗争,他们也曾犹豫过,但一经确定就不准备在自己的答卷上再去涂抹!今天,他们郑重地选择,将誓言铭记于红心,郑重地选择,拟定人生新的航向:“深入农村,投身基层,我们是黄土地里注入的新鲜血液,在大地的脉络里汩汩流淌;燃烧激情,播种智慧,播种希望!”几年来,他们一直寻找国人的信仰,收获山里孩子的明天。“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夜景曾带给他们许多诗意,但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却始终现实地摆在面前。他们有的也是从山村走出来的,常想如果没有当年挖井的恩师,哪有今天吃水的自己?愿把这份回报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且说:“既然选择了,就没有理由在自己的人生答卷上涂来抹去”、“工作虽然很平凡,但只要能收获山里孩子的明天和乡亲们的笑脸,作为一名教师也就有了人生的价值”…。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就在于有播种有收获,有付出有回报。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些人眼中的草一定会变成另一些人手中的宝,似水流年。对于来自都市的王晓芳老师来说,学生的品学兼优、身心两健就是最好的回报。她会觉得自己是被人需要的,是受人尊敬的一名教师。山村孩子的似水双瞳,正期待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来到他们中间,用甘甜醇美的细流滋润他们渴盼的心田,给他们力量,给他们希望,给他们美好的未来…如果说,孩子是一片天空的话,各种能力素质就是天空的云彩,缺少了音、体、美的天空,这些农村孩子的童年有几种色彩?而青年教师不正是为“七彩少年”着色加笔的描摹大师吗!作为山村的行者,把青春的刹那芳华,写就了自己的命运交响词:“小帅哥”成了校长了、“小公主”成了教学能手、操场上的校园舞、教室里办起了联欢会、山路上正开着学生“远足”运动会…还和着大山的奏鸣曲!都说生如夏花,也许他们没有夏花的美丽,但相信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净土,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纯洁的心灵,让他们的歌声响彻这山涧,让音乐与乡村孩子们一生同行!相信他们一定能行!让精神起舞,把灵魂照亮,托起明天的辉煌!“年青的历练,终生之财富”,梅港中心小学的青年教师群体,正如春日烂漫的樱花一般,只有一朵的时候,你或许还发觉不出它的美;但一旦连成一片,那种美:惊艳绝伦,无以言说!就让我们一起期待梅港中心小学的教苑春色满园,且敬听他们的誓言吧!2012、04、10第二篇:情系教育扎根山村情系教育扎根山村--记德江县潮砥镇牌坊完小优秀教师张发敏张发敏,铜仁市玉屏县人,2010年6月毕业于铜仁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同年8月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德江县潮砥镇牌坊完小英语特岗教师。张发敏老师来到学校后,就被学校委以重任,既要上四年级一班的语文课,同时还要上五年级一班的英语课。面对这么重的教学任务,张发敏老师没有因为自己是女教师而推辞或犹豫,爽快的答应了学校对她的工作安排。新的人生旅途就要开始了,张发敏老师深知,要干好工作,就要从最基本的做起,于是她深钻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学生作业,工作从不懈怠,没有半点马虎,经常工作到深夜。在工作中遇到有不懂的问题就和同事讨论,学习他人在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张发敏老师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是很有爱心。她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她面向全体学生,从不歧视差生,甚至给予差生的关爱更多。“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是她的工作准

小琛****82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