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钱穆名言精选 第一篇:钱穆名言精选1.好吹箫,遇孤寂,辄以箫自遣,其声乌乌然,如别有一境,离躯壳游霄壤间,实为生平一大乐事。2.读书游山,用功皆在一心。3.余因此悟及人生最大学问在求能虚此心,心虚始能静。4.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5.中國是一個人在作長時間的跑,歐洲則像是一種接力跑,一面旗從某一人手中依次傳遞到另一個人,如是不斷的替換......雙方都在跑,中國像是由一個人連續不斷的跑。6.只向前,不顾后,一味求变新,求速求快,本源易竭,则下流易灭只有中国,成为一源远流长积厚流光的大民族,因其尊重历史,胜过其企悬将来,本末先后,作一体看,有比过去,才有将来。7.男女之间往往欲胜情,夫妇之间便成情胜欲。8.朋友的死亡,不是他的死亡,而是我的死亡。因为朋友的意趣形象仍活在我的心中,即是他并未死亡,而我在他心中的意趣形象却消失了,等于我已死了一分!9.人的生命,有小体,有大体。推极而言,古今将来,全世界人类生命,乃是此生命之大全体。每一人之短暂生命,乃是此生命之最小体。但人类生命大全体,亦由每一人之生命小体会通积累而来。不应由大体抹杀了小体,亦不应由小体忽忘了大体。10.我不敢认为自己在学问上有成就,我只感得在此茫茫学海中,觅得了我自己,回归到我自己,而使我有一安身立命之处。11.越来越繁密的制度积累,往往造成前后矛盾。这样,制度越繁密越容易生歧义,越容易出漏洞,而执行新制度的人往往在分歧争执中敌不过固守旧制度的人,因而越来越失去效率。第二篇:历史学家钱穆素质历史学家钱穆素质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宾四,江苏无锡人。当代著名史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武汉大学、华西大学、江南大学教授。代表作《刘向歆父子年谱》、《先秦朱子系年》、《国史大纲》等。一、自身素质先天禀赋:超群的记忆力——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幼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可以背得滚瓜烂熟后天造就:1、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有很好的旧学基础,又喜欢读古文,于墨儒道释都有很深研究和精到见解2、读书成癖的性格和心平气静的读书之道——纯粹的爱书、读书,便能领悟书背后的精神3、刻苦勤勉的精神和为学不止的耐力——著述等身,一生讲学著述,未尝废辍,出版著作八十二种以上,著文七百篇以上。担任乡村教师时,见缝插针,充分利用时间,自修苦学,“虽居穷乡,未尝一日废学”《宋明理学概述·序》4、广阔的视野和眼见——读书遍及中外古今,兼通文史佛5、持正的治学精神和不迎流俗的骨气——《刘向歆父子年谱》驳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对胡适学派反对“崇古”与“迷信”坚决表示异议,“今求创建新的古史观,则对近人极端之怀疑论,也应稍加修正。”(《国史大纲》)表明自己在求真的基础上提出新说:“„„而余则疑《尧典》,疑《禹贡》,疑《易传》,疑老子出庄周后,所疑皆超于颉刚。然窃愿以考古名,不愿以疑古名。疑与信皆须考,余与颉刚,精神意气,仍同一线,实无大异。”6、流畅的文笔和浩荡的文气7、淡泊名利和鄙弃世俗功名的精神境界——《人生十论·自序》8、厚重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观念——反对偏激的“民族虚无主义”,对中国历史与文化怀“温情与敬意”9、注重养生的好习惯——由于家中三代不寿,钱穆先生及其注重保护身体,养成太极、静坐、下棋等好的生活习惯10、中庸平和的人生态度与学术观——科学与人文的统一、通与专的统一、守旧与维新的统一、开放多元与自我坚守的统一、客观严谨与同情理解的统一二、客观条件1、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严苛的家教——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浸染于读书声中。常披灯夜读,夜半方休。2、处于新旧教育交替的时代,中小学接受良好的教育——受教于宿学硕儒和留过洋的知识分子,既有深厚的旧学基础,又能融会新学。钱穆先生晚年曾回忆,小学时暑期讲习班学习的古文三十篇,让他深受启发,受益终身,总结“人才原于风俗,风俗又起于一心之向”。吕思勉先生时任常州中学历史地理教席,对钱穆先生极为赏识,常常通过书信探讨今文经学的问题,并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3、被伯乐相中的机遇——慧眼识才且摒弃学术界门户之见的顾颉刚推荐其到燕京大学教书,钱穆走向学术前沿4、民国时期热烈自由的学术氛围——“百家争鸣”,没有意识形态的束缚三、过人之处:1、钱穆先生只有中学学历,自学成才,成为一代国学宗师。1911年爆发武昌起义,钱穆先生辍学。后在家乡的中小学任教,冥思苦学,自行摸索。说明其不仅刻苦勤勉,而且具有极高的史学天赋。2、贯穿渗透在学术思想中的中庸平和态度。科学与人文的统一钱穆先生继承了乾嘉以来考据学“精审”的学风,他的代表作《刘向、歆父子年谱》、《先秦诸

雨巷****碧易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