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镇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民政工作报告 第一篇:镇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民政工作报告康大营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文件之三康大营镇民政工作报告2011年10月11日在康大营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康大营镇民政办陶化有各位代表:我受镇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作民政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代表提出意见。2011年民政工作回顾一年来,我镇民政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我镇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深化改革,推进优抚安置、双拥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更好地做好拥军优抚工作,我们严格按照政策办事,认真做好拥军优属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国家、集体、群众相结合的优抚体制,使我镇的拥军优抚工作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我镇共有优抚对象23人,全年发放优待金27600元,优抚款13.5余万元。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及部门,多渠道地为退伍军人和优抚对象子女安置就业,通过努力,军用两地人才安置率已达到100%。同时认真抓好参战退役军人调查摸底工作。按照吉林省《关于贯彻落实优抚对象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有关政策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凡1954年11月1日以后入伍并参加过有关战斗,没有工作单位且家庭困难的退役人员,按照参军时间,每军龄年可享受120元的生活补助。2011年8月完成对全镇47名退役参战人员的调查摸底和身份认定工作。(二)社会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稳步推进。社会救助体系是民政部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是维护困难群众利益的着力点,是民政工作创新发展的增长点,是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2011年共发放救济款19万元、救灾款10万元,农村低保743户,976人,城镇低保29户,70人,共发放低保金100余万元,发放五保养老金20.5万元,救助大学生4名0.8万元。(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巩固和提高。依法推进村民自治工作,加强村级组织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认真推进“四个民主”协调发展,尤其要完善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逐步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村务公开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进一步贯彻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深化村组“民主日”活动,把干部、村民求新、求变、求发展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形成民主决策,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村民自主、自觉、自愿的行动。(四)殡葬管理工作成效显著。殡葬管理工作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近几年有了明显好转。我镇民政办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管理工作的会议精神,为此,镇专门成立了由镇长、镇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殡葬管理领导小组。加大殡葬改革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我镇的火化率达到98%以上,较好地完成了上级计划指标。(五)残疾人工作扎实推进。我镇现有残疾人158人,为做好残疾人工作,我们为每位残疾人建档立卡,随时掌握他们的生活情况,对于行动困难的残疾人,坚持做到主动上门办证,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好评。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我镇民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全镇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适应新形势方面,有时还习惯于凭借老经验、***惯办事,殡葬改革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等。今后,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解决。2012年民政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2012年民政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农村低保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落实;五保供养按照政策逐步完成集中供养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创国家级文明社会福利中心。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进一步加强村委会的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工作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总体要求,加大协调力度,加强调研指导,努力推动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更好地维护和保障城乡基层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利。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基层自治组织管理体制,完善村级事务民主议事规程和民主决策程序,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切实做好村务公开工作,着重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建设和谐农村的新模式,促进基层政权建设健康发展。(二)以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救助、五保供养制度建设。本着公开、公平、公

努力****冰心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