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闻一多诗歌的爱国主义主题 第一篇:闻一多诗歌的爱国主义主题1、闻一多诗歌的爱国主义主题?闻一多表现这一主题的诗有两类,一是在国外创作的,主要表现思念祖国的游子之情,这类作品收入他的第一部诗集《红烛》,主要有《忆菊》、《太阳吟》、《孤雁》等,也包括回国后写的《洗移歌》;二是回国后创作的,由于看不惯黑暗现状而产生的由失望而愤慨的情绪,这类作品多收入他的第二部(也是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诗集《死水》,主要有《发现》、《一句话》、《静夜》、《荒村》、《死水》等。2、《潘先生在难中》作为叶绍钧小说代表作有何特点、潘先生的形象?《潘先生在难中》作为叶绍钧小说代表作的特点是:从创作题材上看,写教育界是作者的特长,《潘先生在难中》写的就是小学的一位校长;从反映人生的角度上看,作者擅长写灰色人生的,《潘先生在难中》写得就是一个人卑微的灰蒙蒙的人生的,;从创作风格上看,《潘先生在难中》体现了作者批判旧事物时的特点,即采取“讽它一下”的态度;从创作方法上看,作者坚持冷静、客观的态度,用人物言行表现其思想。这些特点是《潘先生在难中》这篇作品的特点,也是叶绍钧小说的一般特点。形象:潘先生是小学校长,为了保住饭碗,不得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没有正义感,没有是非观,个人利益和一个小家庭占据了他全部的心灵,平时苟且偷安,战乱中又能随遇而安,整个生命是灰蒙蒙的。3、鲁迅的散文创作?在30年代的散文中,杂文的成绩最为显著,其中,鲁迅是杂文写作的佼佼者,1927年后,被他赞为“匕首”、“投枪”(因为它迅速、及时、锋利的特点)的杂文,成了他创作的主项。主要的作品集有:《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前期)《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些杂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成就,第一,是一部生动形象的近现代中国社会史,从《热风》到《且介亭杂文末编》涉及了许多具体的事实,是认识旧中国的一部百科全书;第二,与他的小说一样画出了中国国民的灵魂,而且比小说的批判更尖锐,更直接;第三,在杂文中直接表示出对现实和历史的见解,包含着他丰富的社会经验,是他留给后人的极宝贵的精神财富;第四,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位极鲜明的议论主人公形象,体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性格。鲁迅杂文更多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一、先秦诸子的雄辩力量;二、魏晋散文的泼辣锋芒;三、六朝笔记的简约精练;四、韩愈政论的谨严明晰;五、柳宗元寓言的精当比喻;六、唐末小品的愤激;七、明末小品的讽刺攻击。4、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及其划分的理由?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从1917年到1920年为新文学的发生期,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B.从1921年到1927年为新文学的发展第一期,1921年,新文学初期最重要的三部作品:现代第一部小说集、郁达夫的《沉沦》、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为现代文学进入了发展期;C.从1928年到1937年7月为新文学的发展第二期,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国民党实行文化专制,“五四”时期开创的自由局面宣告结束,而1928年到出现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期的开始;D.从1937年7月到1949年为新文学的发展第三期,1937年“七.七”事变后,文艺界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出现了一个统一的抗日文艺运动。5、《沉沦》主人公形象和作品意义《沉沦》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日本留学生,因为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反抗封建专制,被学校开除,因而为社会所不容。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热情渴望着和追求着真挚的友谊和纯洁爱情,但受到“弱国子民”的身份的拖累,这种热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和空虚,成为了“忧郁症”的患者。他不甘沉沦,但又不可自拔地沉沦下去,在彷徨失措中,来到酒馆妓院,毁掉了自己纯洁的情操。事情过后又自悔自伤,感到前途迷惘,绝望中投海自杀。他在异国的遭遇,与祖国民族的命运密切相联,因而主人公在自杀前,悲愤地疾呼:“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小说强烈的表达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在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屈辱地位的中国青年中引起同病相怜的强烈共鸣。作品意义: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反封建意义,是对封建禁欲主义的反叛,对封建文学禁区的突破,对个性解放要求的表现;二是爱国主义的意义,表现了五四青年感时忧国的情绪,也表现了青年留学生受民族歧视而得不到爱情的抗议。6、小说创作的发展变化及《子夜》的主要情节和吴荪甫形象发展变化:在1927年至1928间,茅盾创作了他的处女作《蚀》三部曲

论文****可爱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