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5万字
约26页
0
2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x

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曲靖市麒麟区新生小学段学文【摘要】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特别是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而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旨在通过探究,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中的创新能力,促进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关键词】阅读创新能力培养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而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发展。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都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而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隐含着大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语文教师应积极挖掘,系统训练。一、创设情境,诱发创新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左脑偏重于逻辑思维,右脑偏重于形象思维。学生学习时更多地偏重于左脑的使用和训练,往往忽视了右脑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情境教学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起着启动形象思维的作用,能把抽象的文字化为十分具体化的形象。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实际,有更多的自我1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营造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有个民主宽松的环境,还要相机设计各种激情引趣的场面,让学生活跃思维,“不吐不快”。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结尾部分,五位壮士那英勇献身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的心。大家的心情都无比沉痛,有的同学还擦眼泪。此情此景,教师把握时机,关切地问:“同学们,五位壮士虽然牺牲了,但他们那光辉的形象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试想,如果你是画家,或是雕塑家,你要怎样去刻画、去雕塑五壮士的形象呢?”这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我塑造他们的全身像,目光炯炯,注视前方,盼望胜利到来。”有的说:“我要画他们在山顶同敌人搏斗的场面。”还有的说:“我想画一个葛振林的头像,头像周围是万丈光芒,说明葛振林的精神永放光芒。”……教师的醉翁之意是启发学生多想多说,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兴趣。(二)多媒体创设情境,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由于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以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而形象愈是鲜明、具体、生动,就愈缩短学生感知的时间,从而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引起联想,产生创新的“灵感”。例如,一年级的课文《鹅》是学生接触的一首古诗,他们对古诗的语言尚不熟悉,很难通过语言领悟诗歌所展现的优美图画。上这一节课,教师及时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设计:碧波荡漾,杨柳依依,几只白鹅在池水中不时昂首鸣叫,白色的身体轻快地浮动在碧波上,在清澈的池水中红色的脚掌悠然拨动着……诗句的朗诵伴随着画面同步出现,声音和图象的结合演示着一种生动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展示“曲项向天歌”的画面,并对鹅的颈部进行特写:一只鹅反复地伸缩脖颈,这样重点词语“曲颈”的含义就迎刃而解了。学完古诗后,有的学生认为鹅“向天歌”是在招呼它的同伙,有的学生则认为这只鹅在表达自己的快乐之情。这些看法表现了一年级小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表明了在教学中“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激励质疑,引导创新古人云:“学贵质疑,疑则进也。”质疑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考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是创新的开始,是创新的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的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推动学习全过程。例如,教学《麻雀》一课时,教师讲完课后,鼓励学生质疑。有位学生对课文的结尾提出了异议:“猎人唤回猎狗走开了,而那只可怜的小麻雀仍在地上,没有脱离危险,猎人一走,它还会被野兽吃掉或饿死。”这位同学的质疑应当肯定,于是,教师因势利导,请学生给课文换个结尾。有的说:“猎人应爬上树,轻轻地把它放回原来的窝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了。又如在《蜜蜂引路》一文中,学生这样提问:“列宁为什么不住在莫斯科,而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呢?”“如果蜜蜂不是人养的,而是生活在山峰上,那它又怎样给人引路呢?”对学生这种具有探究性的提问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档大小:2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