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陈珍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docx / 文档详情
陈珍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2.2万字
约38页
0
4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陈珍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docx

陈珍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陈珍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第一篇:陈珍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作者陈珍专业汉语言文学准考证号010811200161成绩工作单位郑州师范学院职称职务邮编450044联系电话***完成时间2012年9月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陈珍内容摘要:李商隐是晚唐颇具特色和影响的一位诗人,其诗通过比兴、象征、隐喻、用典等多种表现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对环境进行渲染烘托,塑造情感形象,创造出朦胧幽邃、含蓄隽永的诗风。他灵动的笔触勾画出了一种意趣横生的朦胧之美,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和审美上再创造的余地,他的诗风在诗歌发展史上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和意义。关键词:李商隐;诗歌;朦胧美;成因;影响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人。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一生经历了宪、穆、敬、文、武、宣六朝,正是史家所谓中晚唐时期。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盛唐已达到了顶峰,到了中晚唐时期鲜少有人超越,取得世人认可的成绩。晚唐诗坛和当时的社会一样呈现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衰落景象,诗歌艺术创新的空间已越来越小。但李商隐却在充分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独有的含蓄蕴藉、绮丽绵密、扑朔迷离、富有伤感情调的朦胧诗风。从而成为审美转向中“文以韵为主”、“境生于象外”及晚唐抒情诗走向的杰出代表。尤其是他的无题诗,更是含蓄婉转,寄托深远,静谧深邃,耐人寻味,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同时,李商隐的诗歌也是历来学者和专家评品争论的焦点。戴叔伦曾曰:“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至于眉睫之前也”,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朦胧美在诗歌领域中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朦胧诗所营造出的意境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唤起读者丰富多彩的想象。朦胧诗朦胧多义,旨蕴丰富,很多诗中的意象和感情处于可解不可解的交界处,给读者提供了多元阐释的可能,无限拓宽了诗歌的意境。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歌则是公认苦调情深、晦涩多义的朦胧美的代表,金人元好问曾无限感慨地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在艺术手法和诗歌内容上的表现、形成这种朦胧诗风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以及诗人的诗歌成就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和对后人创作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专家学者乐此不疲的话题,在此我也浅谈自己一些的认识。一、李商隐诗歌朦胧美的表现从内容上来说,李商隐的诗歌侧重于表达人生体验与心灵感受,擅长描摹人物内心深处的活动,抓住每一个情感微妙变化的瞬间,借助人物所处环境,含蓄的表露人物细腻真挚的情感。李商隐在描写他人情感的同时往往将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不露痕迹的融入诗歌之中,看似平常无奇的诗歌却是诗人内心的感慨,一生的际遇。李商隐诗歌深邃的内容外化为文字的时候,含蓄朦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诗歌意象的选择上。其意象很多取自于神话传说,富于非现实的色彩,含蓄朦胧,很难在现实生活找到实指,往往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诸如:青女、素娥、青鸟、彩凤、灵犀、蓬山、碧城、天泉龙宫、珠泪、玉烟、灵风、梦雨等,这类意象都不是现实中存在的具体物象,而是经过诗人心灵反复浸染渗透,被诗化的素雅迷离的意象,它超越于客体物象和主体意念的单一层面,是多种体验的复合。诗人借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地点来暗喻现实世界里那些不便言说的事情或感情。由于意象所指的不确定,读者的揣测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形成了李商隐诗歌的朦胧之美。如《重过圣女祠》中的“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两句诗着意渲染圣女祠幽缈迷蒙的环境氛围,如梦如幻的细雨轻轻飘洒在屋瓦之上,似乎表现一种朦胧的希望,隐约传出生命萌动的春之气息的同时,却又带有阴冷凄艳的色调,烘托出了主人公难以表达的忧郁苦闷的心情。而自己的人生感慨亦隐于诗句之中,梦雨、灵风所指也非一物,诗句的意境因而就显得深邃朦胧而又多解,让人感到有言道不尽的意蕴。从艺术手法上来说,李商隐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最突出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在诗歌的意境上追求心象与物象的融合、比兴象征手法的联用、大量的使用典故和神话传说。李商隐的诗歌在意境的创设上追求心象与物象的融合统一,这是他诗歌与众不同的艺术手法。他的诗歌或借题抒怀寄托身世漂泊,或感慨仕途坎坷,笔触灵活多变,语言含蓄朦胧,情感复杂缠绵。他的心象反映到现实世界总令人感到无比凄凉,犹如孤鸿之悲,有一种断肠之痛的凄美,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如《夕阳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诗人将自己的心象融入眼前之景,以孤鸿自喻,同时也是以孤鸿喻友人。自己也是无着无落的漂泊,却向孤鸿发问,怜悯孤鸿亦是怜悯自己,悲哀之至,情与景在孤鸿之处完美融,孤鸿即是诗人,诗人即是孤鸿,含蓄婉转的将自己漂泊无依的孤寂和辛酸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种真情与琢磨不定的物象融合起来更见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陈珍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文档大小:4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